2月10日正月十七,位于湟水河南岸河湟新区的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同样弥漫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紧张气氛。然而风中传来的机器轰鸣,同时也在表明这里的饲料生产线已经启动,正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
“通过审批同意后,我们在2月1日开工生产。”公司运行保障部经理张宁,已经和公司40多名员工上岗工作10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很多省外饲料不能及时到货,又是年初正值养殖户育崽、首批育肥出栏的关键时期,饲料的需求量十分大,肉、禽、蛋类未来市场供应靠的是养殖企业,而这些企业能否保障市场供应,就得看我们的饲料能否及时跟得上,往大里说也是在为疫情下的市场供应做着保障。”
14时许,刚配合接受完相关部门疫情防疫情况检查的张宁,在公司门口迎接着记者。在门卫的登记册上,早于记者十多分钟登记的,是前来拉猪饲料的鲁生元,登记信息显示他来自互助,此时他的货车正停在厂区西侧的仓库门口装货。
“我这一车饲料有4吨,是供应我们村两个土猪养殖户的。”一直做饲料批发零售生意的鲁生元从未像今年这样忙过,“这个时间里饲料的需求量大,但往年货源渠道多养殖户并不担心饲料的供应。可今年疫情让外省饲料迟迟进不来,很多养殖户不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担心后续饲料跟不上,购买储存饲料情况开始增多。不过看着这一大库房的饲料,我觉得养殖户的担心是多余的。”
一袋袋饲料在传送机的输送下,从2800多平方米的库房里运出,装进了货车的货箱。在一旁的张宁告诉记者,从2月1日开始生产的近1000吨各类饲料都储存在这里,我们的饲料生产,除了保证天露乳业在乐都、贵德两处奶牛场养殖需求外,还保障乐都、互助等地一些养殖合作社。
“这些是牛羊专用料、那些是禽类的……”顺着张宁手指的方向看,一座座4米多高3米宽窄的饲料垛整齐地排列在库房内,占据了仓库三分之二的空间。远处输送线上两台机器人手臂,正在不停地码放着从生产线刚输送下来的饲料。叉车挂着2米宽窄的大布口袋,正从散料出货口不断向外输送产品,在它的头顶上是四层楼高的厂房,轰鸣的机器声正从里面传出来。
坐上电梯来到位于厂房三楼的生产中控室,从2月1日就到岗上班的控制员雷友成,正在操作着电脑终端。显示器第一页面上,6台机器运转情况表中4个亮着绿灯,第二页面上显示着袋装饲料、散装饲料包装和输出情况。
“这4个绿灯说明6台生产机器中4台正处在工作状态,并显示状态良好。第二个页面没有任何工作显示,是因为前面生产的饲料已经包装入库完毕,所以处于‘待工’状态,大概再过半个小时它们就得忙起来了。”雷友成介绍,从13时至16时,三个小时里四台机器共生产40吨饲料。
整个饲料的生产由生产厂长王帆负责,他告诉记者,与往年同期相比产量增加了10%,平均每天能生产120吨各类饲料。“这还不是我们满负荷工作状态下的产量,所有生产线全开产量至少能翻两番。就是外省的饲料运不进来,也绝对不会影响我省饲料市场的供应。”
“我们厂长没吹牛!”在饲料生产车间的楼下,是企业销售科。员工李永倩一边忙着整理当天的销售情况,一边拿出了一叠销售单。111张销售单记录着从2月1日到2月10日的销售情况,10天里累计销售1070吨饲料,除100多吨运往西藏外,其余的全供应了省内市场。
“目前库存有1000吨。未来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如果所有生产线全开,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饲料还可以辐射到西藏、甘肃、宁夏等周边市场。”王帆告诉记者,作为保障农畜产品生产的一线企业,早开工早生产也是对战“疫”的有效支援,我们后方绝对保障有力。(李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