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以文艺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六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2-15 09:49    编辑: 陈悦         

  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干部群众挺身而出、牺牲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这些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故事,令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感召和鼓舞,强烈地激发了他们为人民书写、为时代立传的创作热情,增强了他们肩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的责任感。

  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多种艺术形式投身抗“疫”,他们或歌颂战斗在抗“疫”前线的英雄风范,或歌颂八方驰援武汉的大爱精神,或歌颂坚守岗位、忘我劳动的敬业品格,或歌颂相守互助、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展现了全民抗“疫”的宏阔画卷,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强大合力。

  用有温度的作品给疫区人民一份力量

  一位患者被隔离收治,后经医护人员的细心观察护理解除隔离,主人公在出院之际,动情地书写了一封感谢信给医院及医生,并把一束向日葵鲜花献给了白衣天使。

  “《感谢有你——解除隔离》,这件作品的创作是有感而发的,随着疫情的蔓延国家发出支援湖北的指令,无数个白衣天使逆流而上奔赴抗‘疫’一线,她们义无反顾舍身忘死,换来的是无数个生命的希望。每天看着电视里报道的感染数字,总想为疫区人民做点什么。”

  自省美协发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美术创作活动以来,我省的画家刘晨曦经过反复构思、选择角度,最终经过四个通宵的创作完成了这副工笔画作品,“我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美好的氛围,希望这样有温度的作品能给疫区人民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坚信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一定会云开雾散,就像画中盛开的向日葵一样明媚灿烂欣欣向荣。”刘晨曦说道。(莫昌伟)

  “非遗”小曲唱出战“疫”情

  “胡胡拉来鼓鼓响,我给大家把曲儿唱;鼠年春节不平常……”

  最近,在全国各地抗疫曲艺作品展播中,这首西宁快板贤孝《抱团抗疫共患难》因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地方特色,再加上朴实、自然的语言,叙述细腻,场景生动,贴近生活,留给听众深刻的印象。

  疫情当前,基层文艺工作者也行动起来了。

  这首快板贤孝的作者之一是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叫卢吉儒。

  卢吉儒自幼喜爱青海民间小调,地方曲艺,更善于表演,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2005年,为了恢复本村已遗忘了将近20年的“非遗”项目平弦,卢吉儒积极动员亲朋好友,自筹资金,自发组织村上的业余爱好者,自编自演了大型平弦剧目《福寿图》,不仅让这一“非遗”项目发扬光大,而且还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文艺活跃分子。卢吉儒本人也被西宁市精神文明办授予“市级文化中心户”称号,现在是中国曲艺协会会员,青海省民间曲艺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他跟随县曲艺队、市曲艺组织的文艺演出队、多次到各乡镇为基层群众送文艺演出,并积极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作品,得到广大曲艺爱好者的好评。

  今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牵动着全国、全省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省文艺工作者和卢吉儒的心,省文联也向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凝聚力量,共克时艰”的倡议,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以文艺的形式记录和讴歌抗击疫情一线的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大爱情操与英勇事迹,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表现时代脉动和“青海温度”,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我一直在关注疫情的变化和报道,作为一名基层曲艺工作者,我应该为这场战役做些什么。”卢吉儒在家创作,用手机录制音频。他和省演艺集团平弦剧团团长张晓宇,经过两天的时间,最终共同创作出了西宁快板贤孝《抱团抗疫共患难》。作品讴歌赞颂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的动人场景,同时提醒老百姓做好防护。曲调朗朗上口,并在宣传过程中用方言来演唱,让青海老百姓听起来更为亲切,唱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人间大爱。卢吉儒说,希望用“非遗”的文艺作品为抗“疫”战士们加油助威,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阻击疫情凝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大家的抗“疫”信心。

  “众志成城渡难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坚定信念心向党,驱散乌云见太阳;期盼英雄凯歌旋,举杯庆祝万民欢!”

  有一种精神,正从温暖的曲调中不断勃发,成为众志成城的力量源泉……(李欣)

  小小衍纸画传递战“疫”力量

  “在疫情面前,我想用艺术给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带去一些慰藉和力量,在疫情肆虐、全民防控的关键时刻,我想用手中的作品向他们致敬。”妇女手工艺人方玉红有些激动地说。

  今年31岁的方玉红是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镇新庄村人,在与病魔顽强抗争3年后,2017年她靠着一门手工艺技能,如凤凰涅槃一般“转身”成为西宁市城北区“双创”基地的一名创客,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然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袭来,打破了人们往日的喜庆与喧嚣,一场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开始了。原本准备回到老家与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过新年的方玉红,和许多人一样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回家的脚步。

  “每天看着新闻,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远赴武汉,看到广大医护工作者与病魔做斗争,看到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尽管是宅在家里,但我也想利用自己的手工艺技为抗击疫情做一点贡献。”抱着这样的想法,方玉红萌发了创作“抗击疫情”主题衍纸画的念头。

  “在我的老家农村,大家对疫情的防护认知度不太高,如果通过衍纸画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号召大家做好自我防护、传递疫情的防范措施,就一定可以提升老乡们的防范意识。”方玉红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呐喊助威。

  2月1日开始,方玉红将衍纸画艺术与疫情防控知识巧妙结合,制作了一系列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衍纸画。为了提升人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增加大家对病毒的认识,她创作了第一幅名为《滚蛋吧病毒》的衍纸画。随着疫情的蔓延,有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方玉红又由此开始了新的构思,创作了第二幅名叫《致敬最美逆行者钟南山》的作品。

  “如果说天边挂着七彩的丝绸,扯下来就是入画的宣纸,再将其裁剪成一片片色彩、卷起斑斓,就是衍纸艺术。衍纸画的制作有些特别,是用纸条卷成各种小零件,然后拼接成各种不同的图案。”《致敬最美逆行者钟南山》《滚蛋吧病毒》《静待春暖花开》《众志成城》……几天下来,方玉红的闲暇时间全都用在了创作上,精美艳丽的配色、细致入微的细节、大胆新奇的想象,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衍纸画映入眼帘。

  “这些衍纸画充分表达了我的心声,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医护人员们虽然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和疫情防控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只有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战胜疫情。”方玉红说。(董慧)

  快板书让疫情防控深入民心

  2020年的农历春节,显得那么的不同寻常。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至青海,作为身处青海“东大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文艺工作者、县文联主席李鸿明1月28日创作了一篇题为《民和: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快板书,用朗朗上口的节奏,言简意赅的内容,将民和防控疫情的状况和各种防疫知识融汇其中,成为助力人民群众抗“疫”的一道清新文艺“小品”。

  “越是在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越需要全民团结,不能慌乱,所以我们要让老百姓知道疫情是什么以及该怎么做。”李鸿明说,他在以前宣讲民族团结和扫黑除恶时,也运用过快板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这次也选择了这一形式。

  因为疫情,今年大家过节的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团拜聚会、不走亲访友,取消了大型娱乐休闲活动,很多营业场所也关闭了。李鸿明说:“我们要让群众知道这样做的必要性,倡导在家过年。”关于这个新年的过法,他在快板书中如此倡议:

  待在家里做贡献,温馨港湾很浪漫。

  电视节目天天演,躺在沙发可劲看。

  学习专家钟南山,足不出户来锻炼。

  坚守防疫第一线,家中花样三顿饭。

  读着顺口,看起来幽默风趣,让人会心一笑。他本人在家也几乎是这样做的,从刚开始发愁不出门春节咋过,到后来发现乐趣无限,才知道有大把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是多么温馨而快乐的“年味”。

  当然,关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才是他写作的重点。快板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农村地区的群众尤其喜欢。正因如此,李鸿明着重将防控知识的要点概况其中,“现在很多人不愿看长篇的文字材料,有种说法讲,浓缩的都是精华,我就想让大家都把要点记牢,能沉着应对。”比如:

  注意饮食早中晚,野味生冷不能沾。

  饮食方面多防范,别把病毒来小看。

  勤洗手来多洗脸,养成卫生好习惯。

  需要外出把事办,口罩一定要遮脸。

  此外,李鸿明也结合疫情在青海发现以来的所见所闻,在文中对大家进行引导。作为普通市民,他看到当地部门和职工都在岗位上各司其职,就觉得很安心,疫情不容忽视,有了这些公而忘私的人们的坚守,疫情必将过去,人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配合、信任和支持。

  写这篇快板书,李鸿明只用了2个多小时,而“腹稿”来源于疫情发生以来的见闻和思索。在他看来,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直接关系群众生命安危,也是培育我们每个中国人在危机面前精诚团结的一次机会。

  李鸿明的快板书起初从工作群中流传,后发布在“民和文学桃花源”“民和之声”等微信公众号上,“这几天一些看过的朋友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我和宣传部的干部也有把快板书制作成音视频的想法,这样传播效果会更好。”(赵睿)

  以手中画笔助力健康保卫战

  “大年初五,收到县文联的倡议书也有几天了,我一直在思索,面对疫情,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无法做出更大的贡献,只能把抗击疫情的力量放在作画上,放在自己的作品上。但创作出怎样的画才能够激励人心、坚定信心呢?”

  疫情发生后,化隆回族自治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鸿平收到了县文联向全县及省内外文艺工作者发出的《致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文艺工作者发挥文艺特长,积极投身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争。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看到白衣天使、公安民警、党员干部们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冲在第一线,尤其是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忘我的冲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让我深深地感动,这几天脑海里出现的都是‘白衣天使’的身影。”

  于是李鸿平拿起画笔,将脑海中的思绪化作了一幅名为《暖阳》的国画,画中五只白色的公鸡昂首挺立,洋溢着昂扬的斗志与必胜的信心,“鸡食瘟虫,天使逆行,白色的公鸡寓为广大的白衣天使,用青春和生命保护他人的健康和生命。青丝剪短,生命拉长,挥剑斩疫,呵护生命,象征着广大医疗工作者不畏艰难,挺身而出,以坚定的信念汇聚成了阻挡疫情的铜墙铁壁,相信武汉必胜,中国必胜,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李鸿平说。

  《暖阳》《和谐》《众志成城》,李鸿平一连创作了三幅画作。“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我坚信有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灾难,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就像《众志成城》这幅画的寓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晴空朗朗,横扫病毒,鸟语花香,大地回春,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完成了这些画作之后,李鸿平说自己几天来心中的郁结也一扫而空。现在要渡过最难的关,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虽然不能在一线抗击疫情,但还是要拿起画笔,书写心中的感动、书写心中的希望、书写美好的祝愿,和全国人民一起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用手中的笔为这场生命健康保卫战助力。

  李鸿平的三幅画作,收录在了县文联推出的《人民战“疫”》书画专辑中,并通过“化隆文联”微信公众号将战胜疫情的信心传递给了更多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县文联主席李成虎说,自疫情发生后,自己也创作了《首战新冠夺胜利》的七律诗,当下,文艺工作者必须担负起文艺的使命,发挥文艺的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积极做好防控疫情的舆论引导工作,下一步化隆县文联还要推出摄影专辑等,进一步扩大文艺作品的影响力,为疫情防控做出更大的努力。(莫昌伟 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