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山里生活了50多年的余有顺家,今年春节第一次在属于自己的砖瓦房里过大年三十,平生第一次坐在49寸液晶电视机前,用网络电视信号看春晚!
1月24日下午6时,记者来到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羊起台新村的余有顺家。早已得知记者要来的余有顺,早早的等候在了小院门口。“快请进!快请进!屋里暖和,喝个年酒我们消停慢慢喧。”
近40平方米的小院,80平方米两室两厅一厨一厕的住宅条件,让余有顺面对我这个来访的客人,不再存有寒酸和自卑的心理。“以前没有从老村搬迁下来,自己也没有脱贫的时候,要听说家里来客人我就颇烦得很,不怕你笑话,那时候做一桌有酒有肉的饭菜,对我来说都是压力!”
牛排骨、可乐鸡翅、红烧虾尾……在余有顺家的客厅餐桌上,满满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三米开外,装修精致的电视墙前49寸液晶电视机,被小侄子“霸占”播放着动画片。“脱贫户日子过得幸福不幸福,住的条件好不好,看看种的花儿就知道啦!”顺着羊起台新村党支部书记余万红手指的方向看去,廊厅中十四盆花卉,让室内拥有了夏日的气息。
“我这个贫困户帽子是因病才戴上的。”10年前,余有顺的妻子患上了肾结石,完全失去了重劳动能力,余有顺为了照顾妻子,不得不从外出打工养家,转为在家务农糊口,“刚开始没查出是肾结石,查出了胆结石和慢性胃炎,治好后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五年后才找到真正的病因。”十年的治病生涯,让当时的余有顺一家一贫如洗。
“不是党的扶贫政策,今天的这顿年夜饭,就没有这些肉和酒,我肯定还住在脑山上的破土房里,炒上个洋芋和白菜,吃上几个饺子就算过年了。”在扶持政策地帮扶下,如今余有顺妻子看病的钱报销率达到了90%以上,今年22岁的儿子通过技能培训,在羊起台新村的水暖工公司获得了一份每月5000多元工资的岗位。
“扶贫让我从不幸中走到了今天的幸福!”在余有顺家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体会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这只是开始,如今余有顺的儿子也不再因为家庭条件,和曾经身处脑山的家而自卑得不敢找对象。易地扶贫搬迁后余有顺也在内心开始盘算,把大卧室让给儿子当婚房。一家已经从一个幸福开始奔向另一个幸福。(李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