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以优良作风冲刺决胜脱贫攻坚战,决不搞弄虚作假的数字脱贫、“盆景工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和净土保卫战,稳步提升全省空气、水、土壤质量,让山青水绿、河清湖晏成为青海的鲜明标识!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规模预算和限额管理,严格依法限定举债途径和资金用途,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逐步化解存量。深入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P2P网贷、金融传销、非法证券期货等非法金融活动。
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底气从何来?
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四年集中攻坚任务全面完成,14.55万户、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500个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户厕改造7.5万座,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8.5%左右……
这是2019年,实实在在取得的成绩。
打赢“三大攻坚战”的信心从何来?
“去年通过农担公司借到了100多万元贷款,让我顺利修建起了10个蔬菜保鲜库,我们还将蔬菜销售到了广州、深圳等地。”湟中县拦隆口镇班中营村长青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袁伟全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赶上了好时代和好政策,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残疾贫困户赵德英和家人,焕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不等不靠,思变思勤,用勤劳双手拼出了好日子,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我要守护好家乡的湖泊、河流和花草。”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草大坂村村民周措放下了牧鞭,当上了草原生态管护员,他对身兼新的使命充满信心……
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满怀期望。
有底气,有信心,凝聚前行的力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合力攻坚——决不搞弄虚作假的数字脱贫、“盆景工程”
在民和县城的北山脚下,湟水河岸边,一大片清新简约的白色系楼房格外显眼,小区内,红白两色地砖铺设的人行道整洁平坦,正中心的小广场内,摆设了各式健身器材……能住进这样一处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的城镇小区,对于世代生活在脑山地区的贫困户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如今,这“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得以实现。
来自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的省人大代表李世新一边翻看政府工作报告,一边对记者说:“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通了水、电、路……如今,我们不仅生活脱了贫,更要‘精神’脱贫,今年的报告给咱们农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带来了新机遇。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我们要与全省人民一道奔小康!”
2019年,我省聚焦绝对贫困“清零”目标,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到目前已累计向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6.7亿元,完成三年计划投资总量的113%,并聚焦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以及贫困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6.4万特困群众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生产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然而,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脚步越来越近,在充满信心时我们也绝不可掉以轻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剩下的越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接下来怎样才能确保如期打赢攻坚战?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盛宗毅说,脱贫质量是关系到真脱贫、脱真贫的大事。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重任在肩、不容懈怠,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折不扣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统筹全局——让山青水绿、河清湖晏成为青海的鲜明标识
身着藏族服饰的省人大代表周毛提前赶到了会场,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全省两会。周毛说,每年参加两会,她都会像是过节一样精心准备,她要告诉大家,她的家乡比身上精致的藏族服饰还要美。
这美丽的家乡便是海北州祁连县。被誉为“中国乌拉尔”的祁连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曾因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而伤痕累累的祁连山腹地,如今,通过集中整治,生态治理,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全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走进我们的大草原,你还会经常看到黄羊、岩羊、黑颈鹤,还有很多我以前都没见过的候鸟。”周毛兴奋地对记者说。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一组数字,可以见证全省人民的幸福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在500个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户厕改造7.5万座,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8.5%左右……
这些写在报告中的数字,落在高山河流,落在乡间田野,落在城市园林,让这座绿色高原蓄满了自然与生态的健康能量,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省人大代表巴德口才感慨道:“随着退牧还草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激发起了乡亲们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热情与信心。”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和净土保卫战……为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父老乡亲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我们有信心“让山青水绿、河清湖晏成为青海的鲜明标识!”
严守底线——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风险,关键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省政协委员、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行长胡文勇坦言:“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效益下滑,抗风险能力较弱,风险缓释方式较少,有效抵质押物缺乏,加之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致使银行投贷难度加大……”
2019年,我省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时度势建立政府债务管理“3+N”制度体系,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采取合作、转让、重组、清算“四个一批”举措为重点企业纾困解难,依法依规稳妥处置债务债权,保持了企业生产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近年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比较大。幸好有政府和银行及时帮助我们,使得企业发展顺利。”省政协委员金仁涛在两会小组讨论中说道。
正所谓,金融有一池活水,发展就有一片天地。为此,胡文勇认为:各金融部门应按照“宜早不宜晚,宜快不宜慢”的原则,推动已发布的对外开放措施尽快落地,同步提高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能力和监管能力,加强监管科技建设,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并以洽谈会、座谈会、产品对接会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使民营小微企业知晓银行信贷产品,将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让利于民,与民便利。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攻坚战面临的“硬骨头”个个都很难啃,要完成的“硬任务”个个都很艰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能否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全省上下将坚守信念,努力攻坚,补齐短板,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青海答卷。(王 颖)
奋斗小康
安启兰的新希望
“这4头猪马上就该出栏了,眼看着要过年,可全指着它们呢。”加水、拌饲料、喂食……1月15日,家住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黑城村的村民安启兰忙着手头的活计,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眼前这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妇女在2015年的时候还是村子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安启兰又患有肺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病,全家人的生计只能靠着5亩薄田和丈夫刘全年在附近打零工维持。沉重的负担使这个家庭蒙上了阴影。
但幸运很快便降临在他们身上。带着政府的扶贫政策,黑城村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通过征求她与丈夫刘全年的意见,最终决定用专项扶贫资金21600元帮助其发展养殖生猪,并解决其他生活上的问题。
“当年我们就修建了120平方米的猪舍,并且养了10头猪仔。”有了看得到的希望,安春兰和丈夫的发展积极性也一天天增高,决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户帽子。
通过二人的不懈努力,他们从最初养殖的10头猪仔逐渐发展到最多时存栏90头,年收入近五万元,不仅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家庭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政策,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但我们也不能坐享其成什么都等着别人给,今年我想着再多养几头猪,把猪舍也扩建一下,把规模再搞得大一点。新的一年要有新奔头,要给自己定个新目标,我的目标就是加快速度奔小康。”新年伊始,安启兰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陈 曦)
让黑城村有更多笑脸
擦擦桌子、将桌凳摆放整齐、看看桌子上陈列的老物件……在黑城村2019年刚建好的民俗博物馆中,“第一书记”李延精充满感慨,在他身后的照片墙上,黑城村村民的一张张笑脸证明着这个村子近年来所发生的喜人变化。
2018年,身为湟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的他第一次走进了黑城村。从那时起,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便成为了他扛在肩头的责任。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李延精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通过两个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总结,他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黑城村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共同缔造三年发展规划,成立了振兴理事会、形成了“五共”“三兴”机制。构成了共同缔造工作路径,完善了黑城村共同缔造组织系统。
在李延精争取的项目带动下,黑城村不仅拥有了依靠养殖脱贫致富的产业,更是进一步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让天然气通进了61户村民的家中,让乡村淘宝电商开始运营。着力将黑城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共同缔造示范村,他为黑城村勾勒出了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虽然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比原来要好,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立足新的一年崭新的开始,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与黑城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黑城村在脱贫攻坚和美丽宜居乡村共同缔造建设中有所作为,让黑城村有更多的笑脸,让大家早日踏上小康路。”李延精说。(陈曦)
记者感言
打赢攻坚战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精准脱贫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污染防治从源头防、用铁腕治,聚力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疏浚化淤、破除掣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19年,我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统筹安排、精准发力、持续推进,谱写出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推动发展质量、效率与动力深刻变革的进度与“成色”,关系到我省经济能不能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不言而喻,三大攻坚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一场必须取得全胜的战役。
唯其艰难,更显勇毅。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找准方位靶向治疗,主动作为克难前行,在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今年是脱贫摘帽的终期大考,全省上下将努力确保这个标志性工程如期完成、获得全胜。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深知,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打赢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只有把风险防好管好,才能稳住企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经济增长。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才能让资金精准流向扶贫、环保产业,推进金融业绿色转型。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污染防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惠民成果;防范化解风险,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我们必将无畏“硬骨头”难啃,“硬任务”艰巨,补齐短板,久久为功,奋力前行,打赢三大攻坚战,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全省人民群众的认可。(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