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30年初心未改 只为护航布隆迪民众健康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8-06 09:44    编辑: 陈悦         

  2019年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一封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布隆迪共和国大使馆的表扬信。

  信中这样写道:“青海第18批援布医疗队在多杰总队长的出色领导下,全队上下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队员们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中脚踏实地、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加班加点,不仅手术量大幅提高,而且还成功施行了多台布隆迪医疗史上史无前例的手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受到布隆迪政府、院方、病人和在布中资企业、华人华侨等地一致好评……”

  这是非洲人民对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高度赞誉,更是对青海援外医疗队的充分认可和赞誉。

  汇聚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坚强力量

  2018年6月,我省第18批援外医疗队29名队员,肩负祖国和人民嘱托,远赴布隆迪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一年来,全队三个医疗点共开展医疗服务门、急诊1482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134人次,进行各类手术166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43人次,彩超检查4818人次,CT、X光检查669人次,华人华侨、中资机构日常诊治153人次,组织义诊活动3次,收治病人数、开展手术量、抢救危重病人次、进行各种检查量均超过往年。

  穆邦达医院妇产科医生文玉玲,发挥学科专长完成“子宫癌根治术”“阴式子宫全切”“卵巢巨大肿瘤摘除术”等高难度复杂手术,成功填补了穆邦达医院建院以来的多项空白;

  基特加医院妇产科医生李文元,在剖腹产手术中使用避免子宫大出血的子宫垂直平行缝合术,悉心带教当地医院医生提升业务,获得多方肯定;

  首都大王子医院外科医生冯鹏才,紧急抢救一位13岁肠梗阻大面积肠坏死的女孩,出色的外科技术令院方和患者家属赞叹不已;

  医疗队还建立多学科综合会诊小组,确立临床急诊抢救病例和复杂病例队内联合会诊机制,发挥多学科协调作用,避免误诊、漏诊,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各分队精诚协作,在设备简陋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甚至自制设备开展工作,首都大王子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常文旭和穆邦医院医生达措毛,共同完成一例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让患者家属从此不再四处奔波转诊求医。还有外科医生冯鹏才与孔才录,成功完成一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眼科医生王笃与李进良共同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让患者重获光明等……

  一次次手术,一个个成功救治病人的案例,彰显了中国医生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跨越国家和民族汇聚起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的坚强力量。

  “以党建促工作,是我们第18批援外医疗队的重心与坚持,也是我们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源泉。”第18批援外医疗队总队长多杰这样说。

  第18批援外医疗队始终注重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队员定期上党课集中学习,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交流,重温入党誓词,引导队员进一步增强党性和规矩意识,深刻认识援外医疗工作的重要意义,弘扬博爱精神,践行担当使命,以实际行动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同时严格管理,制定第18批援布隆迪医疗队规章制度,包括医疗、学习、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外出管理、安全管理、药品器械管理以及帮厨、保密、卫生各项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和队员行为。完善公开透明机制,每月按时召开队委会讨论、研究问题,每月定期向上级单位汇报工作动态,定时向全体队员公布医疗队财务开支情况。丰富队员的精神生活,与在布中资机构联合举办歌咏、篮球、乒乓球竞赛、文艺节目表演等活动,营造医疗队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提升凝聚力与向心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布隆迪医疗力量薄弱、医技人员缺乏等问题,总队长多杰带领大家深入思考,仔细研究,先后筹建了布隆迪眼科诊疗中心、妇产科产前培训中心、唇腭裂患者“微笑”中心,设立了多学科综合会诊小组,建立临床急诊抢救病例和复杂病例队内联合会诊机制,积极参加大使馆安排的国际救援活动,深入乡村开展巡回医疗,为布隆迪民众健康保驾护航。积极搭建友谊桥梁,争取当地医护人员赴中国进修机会,力争通过技术带教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杰认为援外医疗的理念和侧重点不能只局限于对医院的帮扶,要致力于提供多层面的“升级型”服务,将工作方向扩展到对当地贫困民众进行关怀帮助,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加强合作。作为领头雁,他周日组织队员走进深山为贫困儿童捐赠衣物,为民众看病义诊,并尽可能解决一些生活生产的难题。了解到驻布中资机构、华人华侨的医疗需求后,制定健康保障方案,为在布华人华侨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免费诊治,免费发放常规药品,改善侨胞健康状况,受到了当地华人的极大称赞。

  努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自1987年我省首批13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抵达布隆迪,踏上非洲大地后,青海援非医疗的历史篇章便徐徐开启。

  3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共向布隆迪派出19批医疗队,累计派出队员372人。青海援外医疗队不负祖国和人民重托,始终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克服困难,救死扶伤,为护航当地民众健康付出了不懈努力,获得了高度赞誉,为推进我国援外医疗与外交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优良的医疗服务不仅搭建了中布友谊的桥梁,更让布隆迪政府和人民切身感受到中国人民真诚的情谊,两国间友好往来日益扩大,我省与布隆迪基特加省缔结为友好省份,医疗援助点也由起初的1个增加到目前的3个,即首都大王子医院、基特加省医院和穆邦达省医院。医疗队员由第一批13名增加为目前的第十九批29名。援助医疗涵盖了内科、普外、骨科、泌尿、妇产科、眼科、耳鼻喉、超声、放射、针灸、口腔等多个专业。

  30多年来,青海广大援外医疗队员在生活条件艰苦、物资十分匮乏、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以布隆迪为家乡,视布隆迪人民为亲人,大爱无疆,无私奉献,克服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短缺等困难,成功开展了脑外、普外、妇产科、枪伤等医疗技术,并发挥我国传统医药、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等诊疗方法,抢救治愈了诸多患者,缓解了当地缺医少药的不少问题。同时,加强与布方医务人员合作和交流,通过联合查房、同台手术、讨论病例、临床帮带、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传授新技术、拓展新业务,提高当地技术水平和医疗能力,努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切实增强受援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30多年来,援外医疗队与布方医务人员精诚合作,累计诊治患者110万人次,培养技术骨干1000余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0余项,开展各类手术2.6万余次,许多新技术填补了当地医疗空白,为促进布隆迪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家驻布隆迪大使称赞我省援外医疗队员是“新时代的白求恩”,历届布隆迪总统和卫生部长等人多次赞扬我省援外医疗队员是“最受欢迎的人”,是两国友谊的“白衣使者”。2013年8月,在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之际,国家表彰了全国援外医疗工作中涌现出的30个先进集体和59名先进个人,其中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务科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青海红十字医院主任医师李爱国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称号。援布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共有2批医疗队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先进医疗队,8名队员被评为优秀医疗队员。(李欣)

  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民间大使

  布隆迪时间7月25日17时30时左右,中国青海第19批医疗队忙完一天的工作,正准备吃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4名车祸患者,伤势严重,请求医疗队支援……”

  “我们马上到!”放下电话,医疗队队长罗朋立已经把吃饭的事情丢到脑后,立即通知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外科专业的队员赶去急诊科。

  急诊室里嘈杂混乱,很多灯都坏了,光线非常暗。只见两个人躺在地上,腿上、手上和额头都包着纱布,但已经被血浸透。另有一个躺在检查床上的患者伤情比较重,一个鼻腔贯通伤,面部多处组织挫裂,皮肉向外翻着,左膝关节也有一个很大的伤口,隐约可见到骨头,虽说压着纱布,但血还是不停往外流。另一个处于昏迷状态,左侧瞳孔对光无反射,全身及面部多处受伤,而且头顶包着厚厚的一块纱布,但纱布也完全被血浸透,情况十分危急,随时有可能危及生命。

  看到眼前的一幕,罗朋立队长冷静地分配任务,骨科专业的韩文林先处理膝关节损伤较严重患者,超声专业的南嘉格列对进行超声检查明确有无内脏损伤,脑部损伤的患者输上液后由胃肠外科的马晓明和放射科的涂文斌老师抓紧做头颅CT看脑部损伤情况,眼科专业的孔庆春和耳鼻喉专业的冶娟处理伤情较轻的患者。

  3个多小时后,所有的病人全部处理完了。患者伤情稳定,没有一例危及生命。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才感到饥肠辘辘,等返回驻地时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10点钟了。医疗队的厨师高师傅一直等着大家,看队员们全回来了,开始倒水准备为大家下拉面……

  第二天一大早,医疗队全体成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急诊室看望昨天的患者。这时所有患者的神志都已经完全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完全正常。患者的家属拉着医疗队员的手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称赞“中国医生”!

  2019年6月24日,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主体单位,联合省中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省第五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等6家单位、11个专业组成的我省第19批援布隆迪医疗队29名队员肩负祖国重托,启程远赴非洲布隆迪,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从青藏高原到东非高原,6个小时的时差,医疗队员们来不及休整,便兵分三路,一支驻守布琼布拉,另外两支奔赴吉特加和穆邦达驻地。虽然医疗队员对布隆迪的医疗状况有心理准备,可还是被简陋的现状吓了一跳。在首都布琼布拉,缺医少药不说,连最起码的手术设备都不齐备;在吉特加,B超是医院唯一称得上现代的医疗设备。因为没有辅助检查设备,许多疾病的诊断全凭医生的经验。尽管如此,医疗队员并不满足于常规手术的开展,在没有全麻技术支持以及简陋的手术器材等种种条件限制下,还是完成了第一例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残端骶骨前悬吊,第一例子宫切除术后盆底阴道脱垂的阴道残端的骶骨前悬吊。

  让队员们最难忘的是,布隆迪当地时间7月29日下午,中国驻布隆迪大使李昌林来到医疗队首都点驻地,给医疗队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李昌林大使为医疗队员详细介绍了布隆迪立国前、立国后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布关系,并讲述了自己对于布隆迪执政体制的观察和体会,这让医疗队员们对布隆迪的历史以及中布关系的发展历史、当前局势、未来展望有了一个清晰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通过这次党课教育活动,我省第19批援布隆迪医疗队的全体队员深受鼓舞,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深感骄傲和自豪。大家都表示,愿听从国家号召,通过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在布隆迪期间,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民间大使,为中布友谊贡献一份力量。为促进布隆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大爱、智慧和力量。(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