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近期我省为何频现强对流天气

来源: 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 2019-07-31 09:26    编辑: 马燕燕         

  “雷电+阵雨+冰雹,连续几天半夜都被电闪雷鸣惊醒,青海最近的天气是怎么了?有点任性。”不少市民疑问。7月30日,青海的天,在继“西宁蓝”“七月雪”之后再度因为“闪电”闪出貌似青海地图的形状,成为“网红”被刷屏。近期强对流天气为何如此活跃?这种现象正常吗?青海是否处于气象多雷区?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近期,受新疆高压脊控制,蒙古低压槽后不断有冷空气滑下,因此容易产生对流天气,属正常现象。”省气候中心主任马占良解释道。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我国将年均雷电日40天以上的地区定义为多雷区。利用青海省各站年雷电日数1961至2009年平均值分析,青海省雷电的空间分布,表明青海省年雷电日数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多北少的纬向分布,但祁连山附近地区存在一个50至60天的高值区。雷电多发中心在青南地区南部的囊谦县、杂多县一带,年雷电日数在70天左右,其中囊谦县年雷电日数达75天;另一中心在祁连山附近地区,其中包括门源、刚察、大通、互助等地,年雷电日数在50至60天之间;柴达木盆地是青海雷电最少的地区,年雷电日数在10天以下,其中格尔木、诺木洪、冷湖等地少于5天。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湟水谷地也是一个低值中心,年雷电日数在30至40天之间。

  据介绍,雷电分布特征与夏季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非常相似,说明短时强降水是造成雷电的主要天气原因。青海雷电主要发生在4至10月,占全年发生总数的98%,夏季发生的占全年总数的67%,7月发生次数最多,占全年总数的25%,11月至次年2月,除个别年个别站发生过雷电外,基本上无雷电发生。(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