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近期关注

一江水 两地情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9-06-17 09:14    编辑: 马燕燕         

  从长江的发源地沱沱河出发,探访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的幸福生活,横跨可可西里、三江源两大保护区,走过如画的隆宝湿地,带着楚玛尔河和通天河的长江源水,行经天府之国腹地——成都市温江区,驻足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连日来,“致敬长江,感恩江源——一江清水向东流”大型采访活动采访组马不停蹄,边走边采,呈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实践。

  6月13日,本报多媒体平台推出走进四川宜宾的报道后,更是引起青海、四川两地读者的热烈反响,他们表示,青海和四川山水相连,保护长江母亲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为青海骄傲

  “我是‘一江清水向东流’活动的忠实粉丝,你们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通过这些文章,我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我为青海骄傲!”

  陈兰年过六十,是一名退休职工。虽然经常和丈夫自驾游,但是总是因为没有去长江源头而感到遗憾。

  “以前觉得青海很偏远落后,但是退休后走了很多地方,才深刻地感觉到家乡的壮美。”陈兰说,“我们有农田,有草原,有戈壁,有高山,有大江大河,有可爱善良的人,走的地方越多,对家乡的爱就越多。长江从青海出发一路向东,才有了下游的沃野千里。”

  “我去过四川、云南、湖北、江苏、上海,这里都是富庶之地,都是长江流经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看长江,我都会更爱我的家乡。”陈兰感慨,最遗憾是没有去过长江源头,但是这次都市报“一江清水向东流”活动,弥补了她的遗憾,“通过都市报的报道,我看到了江源人民对长江的守护,这是一件幸运的事。”

  我是朋友眼中的“青海通”

  “在青海生活了8年,回到四川我成了朋友眼中的青海通。”付婧霖,一名干净甜美的四川妹子。

  在青海求学、工作生活了8年的她,喜欢节假日去青海各地旅行,看看青海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回到四川也会向身边的朋友讲起青海的见闻,兴致来了还带朋友一起来青海旅游。

  在她看来,近年来,青海与四川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许多青海人在四川购房置业,而四川人也喜欢到青海旅游度假。每年身边的朋友都会来青海旅游,他们特别喜欢青海的蓝天和自然风光。”付婧霖说,随着今后西宁至成都高铁的开通运行,两个省市之间的联系将更加密切,来青海旅游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西海都市报》策划的“一江清水向东流”大型采访活动,付婧霖认为是一次非常棒的策划。“青海是长江的发源地,从青藏高原到蜀地,长江水滋养了蜀地的青山峻岭。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呼唤起沿江群众保护长江、爱护长江的意识,更能促进沿江文化的交流。”

  我的生命离不开长江

  2003年,王鹏第一次踏上青海的土地,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名战士。

  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四川省岷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

  “小时候出生在江边,江水顺流而下汇入长江;长大后曾在长江源玉树工作过一段时间,觉得确实要对长江致敬!”王鹏说,从广袤的草原,或者是崎岖的山间,许多小河流一点一点汇集成大河流,每一滴水都奉献出了他的力量,才会有了滚滚长江。

  在看到西海都市报“一江清水向东流”报道组在宜宾长江之滨唱响《长江之歌》,王鹏感到特别激动,“我的生命离不开长江,在中国,千千万万的人都离不开长江,希望长江的一江清水,能够永远流下去,希望两岸人民能世世代代共享长江对我们的恩赐!”

  “不仅仅是四川,西海都市报还将带着读者,跟随长江一直向东走。我相信,通过西海都市报的脚步,我们会对长江有更深了解,长江沿线的城市情谊会进一步加深,希望看到更多、更深入、更多样化的报道,希望看到更多长江沿线人民的生动故事。”(李增平 郑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