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青海要闻

【乡村振兴在青海】巧借优势上青天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12-19 09:09    编辑: 马秀         

  一排排彩钢房,一年的租金就有2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的农村来说是一笔“巨款”。

  这还是当下,搁在前几年,每年的租金更是高达50多万元。租金少了,但是村里的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有了新业态。

  距离西宁市韵家口9公里处,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水湾村,村子一处空地上是一排排彩钢房,彩钢房被划分成了若干个仓库,仓库里储藏着家电百货,这里便是小商品批发市场部分商家的商品储备库,也是水湾村村集体经济“破零”的新引擎。

  水湾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全村402户1512人,28公顷耕地,典型的人多地少,交通区位优势是水湾村最大的优势。

  1984年,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水湾村开始发展村办企业,村子里建起了水湾砖厂,承包给私人老板经营,每年向村里缴纳3万元的租金。

  2011年以后,海东各地农村掀起了修楼盖房的热潮,红砖的需求大增,水湾砖厂水涨船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那几年,一年下来要出1000多万块红砖,还时常供不应求,每年砖厂要给村里缴纳的租金也涨到了50多万元。”回忆起前几年村子的辉煌,水湾村支部书记王繁邦还很自豪。

  村子的“家底”丰厚了,没想到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们都是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用村民们的话说:“今年的钱花完了,明年还会有。”

  5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每年全部花在村子里,究竟是花在哪了?

  从1984年拿到第一笔租金后,水湾村召开村民大会,研究这笔钱怎么花,花在哪。最后,通过协商,村里制定了“三免三补一慰问”花销计划。

  全村村民免去医疗保险费用、养老保险费用、水费,补助村里大学生、残疾人、弱势群体,每年慰问村里老党员和困难党员,这些费用全部由村集体经济中支出。

  “这些免去的费用和补助,为村民们节约了不少开支,随着每年租金的增加,这些免去的费用和补助每年也在上涨,到了前几年,一年50多万元的租金一年下来一个子也没剩,有时候还不够。”王繁邦说。

  2015年之后,农村里家家户户盖了新房,红砖的需求也随着市场下降,水湾砖厂开始走下坡路。此时,村集体经济转型摆在了村“两委”面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交通区位优势是水湾村最大的优势,水湾村在这个优势上做文章,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6年,水湾村在占地2.6公顷的砖厂原址上,拆除烧窑,搭起了彩钢房,仓储园雏形已现。仓储园每年的租金是20万元,3年后每年上浮3%。

  “砖厂转型是市场的需要,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转型后收益减少了,但是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王繁邦说着砖厂转型后村子的变化。

  今年,我省全面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全省掀起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热潮。水湾村村集体经济虽然早已“破零”,但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依然是“零”。

  今年水湾村“两委”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今年村里停掉了村里所有免去的费用和补助费用,我们用20万元租金征了2公顷地,打算再建一个仓储园,依托仓储园来壮大村集体经济。”王繁邦说着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规划。

  “仓储经济”不仅是水湾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塘川镇的一大产业。目前,塘川镇宁互西路沿线各村共建成集体大仓5个、群众自建小仓170多个,为西宁市东部百货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店商业主提供仓储服务。

  巧借优势,一村一仓、一村多仓,村上建大仓,群众有小仓。“仓储经济”成为了塘川镇各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增长极。(张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