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政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地区动态

【海北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 2013-03-28 15:18    编辑: 马燕燕

  一、开发现状

  截至目前,全州共发现各类矿产地615处、矿产56种,主要矿种有:煤、石棉、铁、铬、铜、铅、锌、镍、金、铂、银、硒、菱镁矿、硫铁矿、重晶石、蛇纹岩、石灰岩、玉石、滑石、建筑用砂、矿泉水等。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30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3种。有矿产地98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22处,小型矿床69处,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在总价值达10570亿元,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全州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石棉、铜、铅、锌、铬、锰、铁、金、玉石、彩石、蛇纹岩、砂石、粘土、石灰岩等15种。共设置采矿权105个,按矿种分:煤30个,金属27个,其他48个;按地区分:门源县33个,祁连县55个,刚察县7个,海晏县10个。有63个矿正常生产运行,42个矿因矿产资源整合、手续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处于停产状态。

  二、存在问题

  一是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步伐缓慢;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同时,矿山企业和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较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机制不完善;生态保护区设置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矛盾突出; 矿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

  三、对策思路

  (一)突出重点,科学谋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结构与布局。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区两带一线”的战略布局、加快发展海北循环经济区的总体部署以及州上确定的“23455”的思路定位,着眼于建设全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和储备基地,紧密结合州情矿情,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勘查布局上,根据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和潜力,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以煤炭、铁、铜、铅、锌、金等矿种为重点,突出加大对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矿区和找矿靶区的勘查力度。在开发布局上,综合考虑资源优势、生态保护、开发技术、市场需求等因素,明确划分重点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允许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加快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建设。在产业培育上,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科技进步创新,以大中型矿山为重点,以四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平台,以矿产资源开发及其后续精深加工业为主体,重点做大做强煤炭、电力支柱产业,培育提升石棉、多金属选冶优势产业,带动发展其他关联产业,加快形成具有海北特色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区、产业带,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综合施策,着力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一要整合重组。按照“扶优扶强,壮大规模”的原则,扶持增加大中型矿山,限制减少小矿山,重点对现有的矿权分散、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以及开发布局不合理、效益不高的小矿山进行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实现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整体开发水平。二要提升科技。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引导和支持矿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矿业设备,推广先进的采选技术,突出解决难选冶、低品位、共伴生、多组分等矿产的采选技术问题。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矿产品附加值。三要招大引强。重点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有信誉的“四有”企业。四要健全机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特别制定科学合理的回采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三率”考核指标,重点加强“三率”考核。五要严格准入。按国家产业政策设定准入条件,新建矿山企业实力要与矿产开采规模、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

  (三)多方联动,加快延伸矿产资源勘查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以查明资源远景、掌握资源家底、保障经济发展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模式,进一步加快矿产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勘查。切实落实与省国土资源厅签署的矿产资源勘查协议,加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加大社会融资、财政支持、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融资力度。

  (四)优化环境,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服务水平。一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注重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各个环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方企业、各类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于招商引资的矿产勘查开发企业,要简化审批、办证程序,畅开绿色通道,并在国家和省州政策规定的许可范围内,保证其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二要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进位,相互配合,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家投资与企业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加大矿山企业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五)防治并重,不断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步伐。坚持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前置条件,严格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新、改、扩建矿山生态环境的准入制度和闭坑、停产、转产矿山生态环境的准出制度,防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出现新的欠帐。

  (六)强化监管,切实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依法有序进行。一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探采行为、强化安全监管,同时改进监管方式。

  (海北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