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专题专栏 / 专题 / 走进三江源 / 美丽三江源

我家住在长江源——走进三江源⑤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31 10:08    编辑: 马燕燕         

  坚守的背影。张多钧 殷之皓 刘程锦 摄

  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城出发,沿着当曲河逆流而上,前往结多乡达阿村,在简易的砂石路上颠簸4个多小时后,翻过一座垭口,眼前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草原上牦牛遍地,黑帐篷点缀其间。

  这里是达阿村100多户村民的夏季草场。每年7月份,村民将牦牛从山下赶到这里,9月中旬,再从这里赶回山下。

  深秋的清晨,天空飘着小雨,寒风拍打着脸庞。才仁曲杰骑着马,赶着牦牛,爬上帐篷后面的小山丘。

  从帐篷到泉眼,两点一线,每天看几眼泉眼,70年来,才仁曲杰目睹了泉眼水量的变化,看到了草原的变迁,感知了雪山的消融……

  区别于其他牧民,才仁曲杰的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都在这片草原上,70多年,才仁曲杰一直生活在这片草原上。

  才仁曲杰,终生未婚,和两个姐姐以及姐姐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家里有300头牦牛,2000多亩(1亩约等于0.066公顷)草场,长江南源正处在才仁家所在的草场范围内。

  才仁曲杰的印象中,很早以前这片草场很肥沃,夏季草能长到膝盖处,那时候家里牛羊也很多,即使遭遇雪灾,牛羊也能安然无恙地存活下来。

  20多年前,也就是才仁曲杰50岁左右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草场在退化,包括才仁曲杰在内,村里的牧民不再养羊了。“那时候,家里没有羊,只有150头左右的牦牛,但总感觉牦牛吃不饱肚子。”

  从那时候起,才仁曲杰意识到这片草原需要保护了,草原上的泉眼也需要保护了,草场一旦退化,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这片草原养活了牦牛,牦牛和草原上的泉眼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保护好这片水草就是在为我们自己留活路。”才仁曲杰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自家的牦牛能吃饱肚子。

  自此之后,每天放牧的路上,才仁曲杰会随手拎个编织袋,看见塑料瓶和纸盒子,捡起来带回帐篷,收集到几袋子,拉到县城处理掉。

  这些年,这片草原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才仁曲杰最直观的感受是,“如今家里的300多头牦牛,每天都能吃饱肚子,更不用害怕漫长的冬季了,牛奶产量也好,吃不完的还能卖掉一些。”

  草原退化得到遏制,并不仅仅是才仁曲杰一个人的功劳。

  长江南源从一个个泉眼,汇聚成溪流,流经达阿村,养活了全村村民以及村民的牦牛。然而曾经见到的一幕幕场景让才仁曲杰心痛不已。

  曾看到这条小溪因垃圾堵塞更改流向,也曾看到牦牛吃了塑料、纸盒而死亡,才仁曲杰回想起自己曾经看到的场景,有心痛更有惭愧。

  “这片草原这些泉眼养活了我们,而我们却是如此对待。”

  才仁曲杰决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4年,才仁曲杰联合村里19名村民,成立了长江南源环境保护协会。

  其实早在2006年,才仁曲杰就和村里的其他村民在做这件事情。那时候,大家闲下来时,才仁曲杰就会招呼大家捡拾垃圾,记录野生动物,宣讲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014年协会成立后,有了统一的工作服装和协会徽章,划分了会员负责巡护的区域,确定了每月捡拾垃圾、巡护草原的时间。

  协会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才仁曲杰和村民自掏腰包,筹措资金,雇用了挖掘机和装载机,清理多年来的生活垃圾堆放点,清理一个多月,用东风卡车拉运了整整82车。

  垃圾清运完后,才仁曲杰挨家挨户上门,宣讲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将生活垃圾分类后装在袋子里,每半个月我们会上门收集,收集完后拉到县城的垃圾填埋场处理。”

  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协会的会员也从刚开始的19名,增加到了67名,这些人不仅仅是达阿村的村民,邻村村民也有参与,协会清理草原垃圾的范围覆盖到了全乡各村。

  才仁曲杰有一个梦想,将来能将协会做成一个全县范围的垃圾回收公司,让村民从捡拾垃圾中得到收益,更好地调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听了达阿村的故事,让人由衷敬佩,尤其是长江南源环境保护协会的这些村民,他们当中拿工资的生态管护员不足10名,很多人是毫无报酬甚至还要自掏腰包,但他们做得很开心。如果要探究一个原因,我想才仁曲杰的那句话或许有说服力。

  “长江南源是我家,我的家好了,家人的生活才能更好。”(张多钧殷之皓刘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