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专题专栏 / 专题 / 小财政大民生 / 收入分配

2015年至今我省农牧民实现劳务收入195亿元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7-12-02 09:55    编辑: 马秀         

  记者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获悉,我省努力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将发展劳务经济、打造劳务品牌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15年至今,全省农牧区劳动力累计转移344万人次,劳务收入195亿多元,人均年劳务收入5675.6元,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措施。

  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拓宽“外输型”劳务经济,全省各地依托自身地缘人文传统优势,积极打造“化隆牛肉面” “乐都高原电建”等“外输型”传统劳务品牌,并成为青海省带动农牧区劳动力向省外转移就业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为充分发挥拉面经济带动就业创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出台政策加速推进“青海拉面”扩面、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青海人已在全国280多个城市开办经营拉面店3.12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9.4万人,年实现劳务收入近百亿元。同时,海东市乐都区积极打造“乐都高原电建”劳务品牌,不断加强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了一批电工、电焊工、泥瓦工、架子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务经纪人。目前,乐都区从事高原电建的71名劳务经纪人带动区内14个乡镇5000多人长期在新疆、甘肃、山东、辽宁等地从事电网线路架设工作,年均实现劳务性收入3.52亿元。

  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内增型”劳务经济,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扶持、建立行业协会等方式,不断引导和帮助广大农牧区群众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创新创业,目前,以“大通生态旅游” “波航休闲农庄” “黄南热贡艺术”为代表的生态游、文化游及艺术品加工制作已成为青海省农牧区带动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内增型”劳务品牌,致富增收效果明显。

  省内其他地区积极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搭建劳务对接平台,组织当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前往海西从事枸杞采摘,今年海西枸杞采摘活动共使用省内外采摘劳务工9.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6亿元,人均收入6700元,对全省农牧民转移就业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