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惬意散步的藏野驴
——玛多县玛查理至扎陵湖、鄂陵湖公路沿线见闻
参加2017江河源环保世纪行的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8月8日前往玛多县扎陵湖乡调研采访。从玛查理镇到扎陵湖、鄂陵湖的公路两边,先后与十几群藏野驴邂逅,大家纷纷拍照,直呼过瘾。笔者二十年前曾到过这一带,当时一只藏野驴也未曾亲眼看见过,现在能在短短一下午时间内看到十群以上,说明黄河源头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确实得到了有效改善。
从玛查理镇出发,刚开始时草原上只有高原鼠兔、鹰隼、旱獭等常见动物。汽车从硬化路进入到扎陵湖、鄂陵湖方向的砂石路不久,《青海人大》的编辑李贝贝发现了一匹皮毛呈棕黄色的大狼从距离路基十几米处向车后方向窜去,大家的情绪立马被调动起来了,此后就不断有新的发现,比如沙狐。藏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藏高原上的大型动物,刚开始出现时,因为距离较远,肉眼难以分辨,大家只知道肯定是野生动物。其后,就有人用高倍数照相机拍到了比较清晰的藏野驴照片:灰色的背部,白色的腹部,体型高大矫健,或低头静静的吃草,或抬头谛听观望。这些藏野驴在汽车经过时没有惊慌奔跑,即使车停在路边人下车拍照,还是安之若素,至多就是朝人在的方向观望。有单独的,有两三头的,也有七八头十几头的,笔者见到的最大的一群有二十六头。这些藏野驴远的距离公路有一两公里,近的距离公路只有三五百米,那时看得就非常清晰。特别是我们傍晚时从扎陵湖、鄂陵湖返回时,公路两边的藏野驴群更多,离公路更近,基本不受车辆和人对它们拍照的影响,显示出藏野驴已能与人和谐相处。
玛多号称千湖之县,最著名的是扎陵湖、鄂陵湖姊妹湖。两湖清澈透亮,与蓝天白云相映宛若仙境,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两湖附近的玛查里是古代通往西藏的商道、驿站和渡口。在两湖中间高地上矗立着黄河源头的标识“牛头碑”。七八月份是这里的旅游黄金季节,一路上我们就看到不少来自甘肃、四川、重庆、贵州、湖南,还有河南、河北,甚至东北的自驾游车辆。
玛多县地广人稀,部分地区仍保持着“无人区”的原始状态。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在玛多县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在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设立两个保护分区。主要开展黄河源园区的冰川雪山、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及兽类、鸟类和鱼类等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地带扎陵湖乡擦泽村,州、县人大和相关部门的同志向我们介绍,玛多县已经按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立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系统化保护的要求,构建网格管理模式,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并且在擦泽村组织实施生态保护示范村项目。这个村的102户牧户中,有生态管护员92名(基本上是每户一名)。我们在现场看到,这些穿统一制服,佩戴红色袖章的生态管护员,或骑摩托在草原、湖畔上巡视,或步行在路边、景点捡拾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全天候地守护着黄河源头这片净土的安宁。(李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