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专题专栏 / 专题 / 2014315专题 / 生活智慧

明白消费 安全支付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3-15 09:30    编辑: 马燕燕         

  编辑点评

  点点鼠标就购买,坐在家里货上门,这样的购物方式已经司空见惯。实体店里刷卡、微信支付、支付宝付款、手机钱包等支付方式多种多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差异化付款需求。但一方面,数字化的消费方式让人对花钱的感觉不那么直接,使一些人对支出的概念产生模糊而有失节制。另一方面,付款方式多了,支付平台的安全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

  钱花了多少?花在了哪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支出了然于胸。如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那样以纸币消费时,钞票叠放的厚度总是能提醒我们该省着点了。而今以青年人为主的“刷”费人群,都或多或少地觉得,花钱连听个响都没有,按完密码就出去了。虽然有短信提示,但总觉得脑子里对钱的形象很淡,一个月下来一看账单花了不少却不觉得花钱了。尤其对信用卡支付的人群来说,这种感觉更加突出,因为一般不买大件总是不会超出透支额度,小钱就不知不觉地花掉了,即使对账单发到手里,很多账目也想不起来了,每月还每月欠,好像没有尽头,有些人就这样成了“卡奴”。

  支付安全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诈骗短信、钓鱼软件这些骗钱的招数公安部门、银行、通讯企业、媒体都做了大量宣传,大家对此也很重视,戒备程度比较高。但是一些隐形的消费却是我们防不胜防的,早前某电视台曾曝光一地方的移动公司,工作人员为完成话费指标,在没有告知机主的情况下开通收费业务之后立即取消,让机主产生了资费支出却浑然不知。报道一出很多人都去营业厅打印话费详单,通讯运营商因此面临巨大的信用危机。这些说明我们消费的安全漏洞仍然存在,不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应对此加以防范。

  支付手段的丰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时候,也一定不能疏忽大意。首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对消费做个规划,不论以何种方式消费都不要超支,同时进行记账,这样就知道钱花到了哪里,花的有没有问题。安全问题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掉以轻心,外部的危机我们要提高警惕,“天上掉馅饼”的事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对自己我们也要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不乱放钱,保护好密码,并经常检查相关设备。

  各种先进高效的支付手段让我们消费更加方便,功能强大的各种电商平台为我们提供快捷的消费感受,我们享受这样的生活,同时也要从自己做起,明白消费、安全支付,以这样的方式消费才会愉快、理想。 (赵睿)

  百姓说事

  刘钰:比较依赖支付宝

  我很喜欢买东西,朋友们都叫我“购物狂”。自从2013年前接触到“网购”,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对我来说在网上购物的最大好处就是商品丰富,尤其我们青海地处偏远,以前要买些东西就得拜托去外地的朋友带,而今有了网购一切就方便多了。要网购有件东西必不可少——支付宝,这个由阿里巴巴开发的支付工具,是淘宝网最主要的支付平台,当然也是几乎所有“淘友”的必要装备。

  支付宝并非仅有的支付平台,除了它现在微信支付、财付通、银联等平台都可以进行网购的支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电商独有的支付平台,比如京东、苏宁易购等就有京东支付、易付宝,有些电商也包含支付宝平台,有些则没有。我在一些知名电商都有消费经历,个人感觉还是支付宝的平台用着顺手,因此总结来看,除非在其它网站价格悬殊或者是独有商品,一般物件还是在淘宝买得多。

  现在支付宝也不只是一个消费工具,它囊括了支付、信用、储蓄等功能,比如“蚂蚁花呗”就相当于一个信用卡,可以在用户没有信用卡的前提下,给其提供一定额度的透支功能。还有“余额宝”就像是一个储蓄卡,可以把闲置的钱放在里面“吃利息”,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转出用于消费。

  现如今在实体店购物、出门打车、看电影、买飞机票、就餐……甚至在小摊上买东西等几乎所有的消费项目,都可以用支付宝付款,我在生活中对它越来越依赖,上街都很少带现金和银行卡,只要带着手机就行了,真的是非常方便。(赵睿)

  祝建波:对“潜规则”消协当有作为

  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的年主题确定为“新消费,我做主”,就是要以“消费者优先”理念,挑战“消费领域潜规则”,揭秘商家消费陷阱,引导消费者明白消费。

  所谓“消费领域潜规则”不足为奇:旅游行业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游客加收“老年费”、餐饮行业“严禁自带酒水”、零售业“商品一经售出不退不换”等行为,就属于消费领域潜规则。

  无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合同法》,都有针对“潜规则”行为的相关法规,消费者协会汇总分析并向社会曝光消费领域潜规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举措。

  在笔者看来,消协不仅要公开点评消费潜规则,而且还要积极为消费者维权,努力铲除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霸王条款”。一方面要提醒消费者转变自身观念,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对其利益造成损害的“潜规则”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消费者维权,通过公益诉讼为消费者争取正当利益,以改变消费者个体力量单薄的被动局面。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所在。但愿消协公开曝光消费潜规则能形成常态,为全省的消费者建立更完善的保障机制,让全民的消费潜力充足释放,为地方消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动力。(祝建波)

  时培新:团购的加法

  对西宁的消费者来说,“美团网”一定不陌生,它以90%以上的占有率成为了目前在本地市场覆盖最广的团购网站。大浪淘沙,从10多年前团购网站风起云涌,到今天西宁市场一家独大,美团网的“加法”功不可没。

  起初,美团网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一段时间内商家促销的信息,以团购网站的平台集聚消费者,通过人数的优势获得优惠的价格。而今,团购网站拓展了评价、外卖等延伸的服务,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更有弹性。

  石头(化名)2010年大学毕业时开始接触美团网,“当时就是图便宜,记得那时候用美团价100多去吃了一顿日常价300多的饭,顿时就被这个网站吸引了。可是后来在用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些商家区别对待的现象:缺斤少两、服务态度差、看电影还规定场次等等,让人有种团购低人一等的感觉。”如今这样的情况已经明显改善了,因为评价重要性的提升,美团网会对不诚信的商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消费者也渐渐不再光顾,因此商家越来越重视口碑的影响力,如此一来服务就上去了。

  “现在我们在选择商家的时候,价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指标,而是先看评价”。美团网敏锐地发现了消费者这一观念的转变,于是在前不久与“大众点评网”合并,开始了更广阔的网站业务。现在的目标是,不仅是在美团网的商家,当地的所有商家都要加入“评价体系”,哪怕是路边不起眼的包子铺,消费者都可以上传位置、口味、服务的内容到网站上供大家参考,同时以更完善的推送、外卖服务,促使更多商家加入团购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快捷的消费体验。

  石头说:“团购网站用了这么多年,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尤其是就餐时,我会首先去网上看商家的信息,再决定去哪吃。而且跟着导航找过去,一定不会迷路。甚至有时候还能叫个外卖,连出门都省了。”

  方便、快捷、周到的消费体验不仅是消费者的追求,也是团购网站致力于打造的目标。(赵睿)

  田励:没有卡生活真会“卡”

  “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是十多年前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范伟的经典台词,它从侧面反映出卡片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的卡,我们已经习惯了刷卡消费的生活方式,卡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我们的钱包,为此我们都烦恼,却又似乎越来越离不开这各种各样的卡。

  首先要说的就是银行卡,它是我们最依赖的卡,我们的工资、收入都从其中来,它是存折的升级版,让我们开始了不拿现金就能购物的生活,而且其功能和作用也更加丰富,随之我们接触到了信用卡,以“今天花明天钱”的方式进行透支消费。这些银行卡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就如同人身上的中枢神经,一旦出了问题要正常生活就会遇到不小的困难。

  卡消费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被卡取代了。公交卡取代了乘车证,购物卡取代了购物券,饭卡取代了饭票……因为可以挂失,这些卡的出现降低了我们丢东西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经济损失。

  还有一些卡是权益的象征,那就是会员卡,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几乎都有会员卡,一般来说它的作用就是为会员提供消费的折扣优惠,有些还可以累计积分在一定时间给与会员相应的回馈。有人开玩笑说:“要知道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就去看看他手中都有什么样的会员卡”这句话很有道理,爱逛街的人手里最多的就是商场的会员卡,爱看电影的肯定有电影院会员卡,经常在外就餐的少不了餐厅的会员卡……没有了这张卡不仅失去了会员的象征,还会多消耗一定的经济利益。

  生活是多元的,而如今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卡的存在,各人手中的卡也是形形色色。这些庞杂的卡有时候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为了减少空间不少机构开始以手机号码取代卡,但不论是什么样的载体,这些卡已经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想象现在如果没有这些卡,我们的生活真的会被“卡住”。(赵睿)

  童其君:微信消费故事多

  去年7月我参加省级一次学术会议时,一位专家说现在有不少耄耋老人都会使用微信,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如果不会用微信,就可能落后于这个时代了。受此“触动”,我就立即去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开始了我的“微信生活”,原以为这就是个用于沟通社交的新型工具,用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原来微信还能当“钱包”用。

  接触这个功能是因为“抢红包”,当时正好是春节,同学群里有不少人发红包,刚开始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更不清楚怎么抢,就是使劲按住“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几个字不放,结果什么也没抢到。后来妻子告诉我点完之后还要点“打开红包”我就依样画葫芦抢了不少。回头一想自己只抢不发可不厚道,我又请朋友教我发,就这样我开始了“微信消费”。

  去年,妻子去手机店充话费时输错了一个号,充到了陌生人那,经过好一阵波折才找回来。把这事给好友一说,才知道微信也可以充话费,接着她教会了我,我就不再去手机店充话费了,就这样我开始了“微信充值”。

  去年11月份我出差坐出租车时忘了带钱包,司机师傅问我有没有微信,然后拿出手机用“扫一扫”把我加为好友,又教我用转账功能把车费转给他,就这样我开始了“微信转账”。

  后来,我发现“微信钱包”还有买电影票、信用卡还款等好多功能,并且开始慢慢用了起来,很多以前要跑腿排队的事,如今用手指点点就搞定了。(童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