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专题专栏 / 专题 / 走进三江源 / 环保在行动

美丽青海 精彩故事 身边的感动:昂保加的环保情结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5-10-03 10:39    编辑: 马秀         

  在玛沁县,雪山乡牧民昂保加创办民间环保协会、义务捡拾阿尼玛卿雪山周围垃圾的故事,已经传为美谈。近日,记者专程前去采访。

  从大武镇前往雪山乡,离雪山乡越近,道路两旁的垃圾就越少,到了雪山乡基本上就看不到垃圾的存在了。

  40岁,中等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这是昂保加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见到昂保加时,他正准备和其他一些环保协会成员到海拔5000米的达木却垭口捡拾垃圾。记者说明来意,昂保加很高兴,并邀记者一块去现场看看,顺路可以介绍他的环保协会。

  昂保加是玛沁县雪山乡冉干合作社的负责人,2010年,他创办了雪山乡民间环保组织阿尼玛卿雪山环保协会,有成员60余人。

  “成员都是雪山乡的群众,大家都是自愿加入的,没有任何报酬,主要就是捡拾阿尼玛卿雪山周围的垃圾,保护草原、保护牛羊、保护河流和湿地。”昂保加说。

  在昂保加的心中,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光有国家的政策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三江源地区的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为生态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阿尼玛卿雪山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去年正值藏历马年,大量群众来这里“转山”,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包括食品袋、丢弃的衣服鞋子、饮料瓶等。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就会破坏草原,污染河水,造成不良后果。

  昂保加说,那段时间,他和环保协会的伙伴们异常忙碌,每天忙着捡拾阿尼玛卿雪山周围的垃圾。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他们把60个人分成三组,围绕着雪山捡拾垃圾,每周捡拾的垃圾都会装满8吨的大卡车,然后拉到乡上或者州上的垃圾清理点处理掉。

  冬天最冷的时候,阿尼玛卿雪山的气温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昂保加他们仍然坚持去捡垃圾,由于大雪封山,路不通,只好把垃圾收拾到一起,等到天气暖和了、路通了,再用车拉走。

  年复一年,昂保加他们已经捡了5年垃圾。他们的艰辛付出获得了最大的回报,阿尼玛卿雪山周围的垃圾少了,环境好了,人们的心情也好了。

  “在环保协会的带动影响下,雪山乡的群众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不会再随手丢垃圾,看到垃圾就会很自觉地捡起来。”昂保加的脸上现出欣慰的笑容。

  边走边聊,不经意间,我们到了达木却垭口。

  站在达木却垭口,寒风呼啸,雨雪交加,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水让人瑟瑟发抖,加上有点高原反应,记者感到身体非常难受。

  而昂保加他们没有片刻耽搁,一到山口,就下车开始捡拾垃圾。

  雨一直在下,道路泥泞不堪,衣服很快被淋湿了,但是他们顾不上这些,深一脚浅一脚,很投入地捡拾垃圾,一些水面上漂浮的塑料袋和塑料瓶,只能蹲跪在河边,用手捞上来,手冻得通红。捡到的垃圾装到大的编织袋里,背着运到卡车里。

  饿了吃上点馍馍,喝上两口矿泉水,就这样从早上9点多一直捡到晚上8点多,卡车装满了才开始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在他们脸上,丝毫看不到疲倦,能看到的是像打了胜仗一样的兴奋。

  “我们还会继续捡下去。”昂保加坚定地说。

  没有任何报酬,为什么还会这么愿意去做呢?在返回的路上记者禁不住问道。

  协会成员索南昂旦说的很简单也很实在,“就是为了保护草原、河流和牛羊,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昂保加说,现在环保协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了,已经不再局限在雪山周围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中间来,做一个无偿捡拾垃圾的志愿者,让家乡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目睹了他们的“工作”,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雪山周围的垃圾这么少了,更明白了“只为山更青,草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家乡的环境更美好”,是昂保加和他的伙伴们的环保情结。(尹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