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专题专栏 / 专题 / 建设美好新玉树 / 精神家园

大山深处,那两片白杨林——记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扎西科社区副书记叶青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6-30 11:44    编辑: 马秀         

  出了玉树市区一路向西,平整的公路在被绿色覆盖、连绵不绝的大山中蜿蜒向前。不知转了多少个弯,只见一片红顶白墙的新房依山而建,在蓝天、白云、高山的印衬下,格外漂亮,这是灾后新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甘达村。

  房子尽头,大山深处,两抹特殊的绿色跃入记者的眼帘,那是两片四五米高的白杨树林,郁郁葱葱,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两片白杨林,一片在甘达村希望小学校园内,另一片围着杂曲水源的三眼泉水,像两列军队一样守护着未来的希望,保护着生命的源头。

  这两片白杨树林,是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扎西科社区副书记、原来的甘达村支部书记叶青亲手种下的。

  到去年4月为止,66岁的叶青在甘达村里工作了45个年头,提起叶青,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先后获得过全国和青海省劳动模范称号的共产党员被人们称为“实干家”。

  皮肤黝黑的叶青一双大手上长满了老茧,就是这双大手,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玉树高原上种植了树木,播撒了希望;也是这双大手,在4·14地震发生后带领全村的19名党员一起挖掘救出了130多条生命。

  在玉树地震中,甘达村249户群众的房屋全部倒塌,叶青忍受着丧妻之痛,迅速组织起全村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抢救被埋的乡亲,而他自己也在地震中被砸断了三根肋骨,直到4月24号才被家人强行送到医院去治疗。

  “我和村民们从来没有想过,仅仅三年的时间,一个奇迹般的新玉树屹然挺立。而我们村子,在地震后5个月就盖好了171套新房。我们深深体会到,‘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这个奋斗目标的含义。”叶青告诉记者。

  灾后重建启动后,作为城市外围的村子,甘达村和禅古村被确定为率先进行灾后重建的两个示范点。地震5个月之后,450座新房已经矗立在两个村子里的地震废墟上。

  而那两抹绿色,见证了这一切!

  上世纪90年代初,甘达草原上没有树木,海拔高加上没有水,这里的村民们没有想过在这里种树。那时叶青既是村支部书记,也是村小学校长,看到刚刚建好的校园,叶青觉得如果校园里有树木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儿啊。

  叶青找到了当时的县林业局,听说了他的想法,林业局给了叶青10棵白杨树苗,叶青用布包着胳膊粗、一人高的树苗,小心翼翼地抱回了帐篷。

  “树怎么种才能长得好?”“黑土和肥料哪个更有营养?”叶青听到了两种说法:用种庄稼的黑土种树、用剁碎的骨头做肥料。他将10棵树苗分成了两组,用两种法子种下去,还给树苗“穿”上了“衣裳”,每隔一天,叶青都会去几百米外的山泉里背水回来浇树,校园里叶青忙碌的身影和挺拔的小树苗成了一道风景。

  从未种过树的孩子们感到非常好奇,当得知没有水树苗会干死的时候,一个叫才文代青的学生摘下了脖子上的护身符,小心翼翼地挂在树苗上,之后全校的学生都加入到爱护树苗、保护树苗的行动中。

  第二年,叶青在甘达草原杂曲水源的三眼泉水旁,又种下了23棵白杨树苗。在叶青的细心照顾下,树苗渐渐长大了,看到挺拔的树干和青翠的绿叶,叶青更加坚定了自己“绿化家乡、保护水源”的想法。

  为了保护水源地,他每年组织全村1115人、分4次拾捡杂曲水源流域15公里范围内的垃圾;制定村规民约,想办法把放牧需要搭建的帐篷对草场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成立小分队,在村子对面的森州达泽山深处的原始森林巡山,不让牧民砍伐树木……叶青忙碌的身影在整个甘达草原上穿梭。

  “有一次,我和扎巴、桑巴才仁、尼玛去巡山,远远看到十几头牦牛身上驮着树木,是邻村的牧民为了盖房子,进到大山里的原始森林里砍的,他们砍了60根左右胳膊粗细的树干,叶青书记听到消息后赶过来,心疼地直叹气,反复给他们讲保护这些树木的重要性,牧民们最后羞愧地底下了头。”保护森立小分队的队员银丁说。

  “冬天给树‘穿衣’,夏天给树浇水,在烈日下蹲在泉水旁捡垃圾,一天下来站都站不起来,叶青书记是我们全村人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住在三眼泉水旁的老人温才仁告诉记者。

  叶青保护生态的意识,影响了整个甘达村的群众,甚至影响了邻近村庄和整个玉树的群众。目前,他的环保组织已经发展为58人,他们自发地保护树木、保护水源、保护草场、保护野生动物,每年的9月9日,叶青都会召开一个表彰大会,对保护生态中有突出行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从甘达村卸任后,叶青去年到扎西科社区担任副书记,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叶青仍然在发挥着余热。

  正如那大山深处的两抹绿,苍翠依然……(苑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