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点评】:中区教育人的教育梦想执着、朴实而简单,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始终以孩子为主体,关注每个孩子个体发展是学校打造自身育人品牌、开展各类活动课程研发的不竭动力源泉。作为课程,就是要关注孩子在经历一段生活旅程之后他们收获了什么,即让孩子们在活动的好玩中有知识的探究、自我的挑战、各种丰富的积累与体验、更有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
青海新闻网讯 在古城西宁大多数历史遗迹被高楼大厦湮没、难觅踪影的今天,城中区大同街小学的院子里却至今保存着三圣庙遗址,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榆树巍然屹立在三圣庙遗址周围……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三圣庙默默守护着大同街小学走过了94载风风雨雨。在古老文明的感召下,在“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老师享受生命表达的丰富多彩”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同街小学以“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以“把学校办成师生成长的乐园”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少年君子风范、创建文明书香学校”为发展方向,生动践行着“乐教、乐学、乐园”的教育梦想,以“同做真人、乐求真知”为校训,以“求真尚美、寓教于乐”为校风,以“教人求真、止于至善”为教风,以“诚信乐学、善思笃行”为学风,曾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优秀学校”,学校育人工作在让孩子们快乐成长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同乐文化(“同·乐精神”)、德育特色也越叫越响,成为孩子喜欢、教师幸福、家长和社会赞赏的独具特色的育人品牌。
微课程
让孩子在探索中快乐学习
学校倾情打造“快乐教育”特色,确定提质减负的目标。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完善课程体系,近两年在微课程开发使用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成效明显。
“微课程”就是以课程为着力点,为每个孩子“装上引擎”,让他们能够自我驱动,自动奔驰,自主成长,让教师们找到了与学生的共同兴趣点,使教学与现实生活更加紧密相连。微课程,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追求,管理更为宽松灵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必要补充。对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完善小学课程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现已完成的微课程有《我们的节日》、《可爱的青海》、《相约秋天》、《月亮》、《独一无二的我》、《海洋》、《感受“诗经”》、《二十四节气》等18项课程。微课程的启动和结业仪式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微课程不仅丰富了教育元素,也快乐了学生的学习,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营造氛围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学校在大力营造校内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
●将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学校每天早晨有30分钟的经典诵读;每周二、四中午有20分钟的阅读课,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绘本的指导阅读,中高年级学生则采用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形式,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学校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向家长发出倡议,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交流,这一做法得到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一致认可,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溢满了书香。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还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内走廊、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读书的意义并开展书目推荐活动,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如书签制作、“图书跳蚤”市场、“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学生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亲子阅读、图书电影之旅等,使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稳步提高。2014年,该校被评为“西宁市书香校园”。
主题教育不断拓展校内外实践空间
●校外拓展:近年来,该校充分利用西路军纪念馆、市地震局、省科技馆、城南苗圃、天文馆等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意义大、趣味性强、效果显著、情趣高雅的主题实践活动。
●校内拓展:为促进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该校不断拓展校内实践空间,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手拉手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到月月有主题、次次有实效,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活力四射、童心绽放。
●学生当主角:学校各类活动从具体内容的确定,活动方式的设计,到活动过程的主持,时时处处都体现了“主角是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让每一位学生置身其中”的思想。始终坚持活动由学生设计、学生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形式开展,这样做特别有利于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自主参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五彩社团营造着家一样的乐园
学校开设了非洲鼓、钻石画、空竹、轮滑、围棋等21个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大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目前,社团已成为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绚丽舞台,营造着像家一样的乐园。为充分发掘家长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学校管理,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社团还与家长义工相结合,邀请家长担任学校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使家长们积极踊跃地利用自身专长、技能走进课堂,参与学校教育,丰富教育元素,开辟了学校课堂教育的新领地。如今,社团活动已成为孩子们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新引擎。
美丽校园因法制安全教育更和谐
学校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聘请消防、公安、心理等校外辅导员,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德育工作队伍,定期参与或辅导学校的德育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学习《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防震演练和防暴演练。
●通过一系列普法、安全教育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的意识,而且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遵纪守法变成自觉的行为,使校纪校风得到大幅度的改观。2014年,学校获得“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被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办公室评为“零犯罪学校”。
阳光体育
让孩子们展现风采收获健康
●小小球场,追梦舞台。大同街小学是我市“校园足球布局学校”。每天清晨、中午、傍晚,亦或是课间休息时间,该校绿茵场上都活跃着一群小足球队员,他们在如痴如醉地传球、带球、射门……一路走来,该校在校园足球比赛上取得了不少好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学校”、“西宁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获得城中区校园足球“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足球,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同伴间的团结、合作、坚持不懈、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
●轮滑少年,阳光灿烂。该校自2010年组建了校园轮滑队伍以来,在学校大课间、运动会、校内小型体育比赛中,总能看到滑轮少年们潇洒的身影。记得刚开始时,孩子们站都站不稳,教练员韩占芳老师就手把手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面对困难,孩子们没有胆怯、退缩!当孩子们能自如地飞驰在跑道上时,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心底里都激荡起愉悦、幸福的浪花!在韩占芳老师的指导下,该校轮滑队多次参加省市体育协会组织的比赛并取得好成绩,不断为该校阳光体育事业增光添彩。
同·乐精神为学校赢得一串珍贵荣誉
走过94载风风雨雨的大同街小学,在新时期的办学之路上,用学校独具特色的同乐文化、同·乐精神,收获了一长串珍贵的荣誉。一路走来,该校先后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规划课题重点实验学校”、 “小学生乒乓球俱乐部”、“青海省标准化学校”、“青海省家长示范学校”、“青海省绿色学校”、 “西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西宁市绿色学校”、“西宁市平安示范校园”、“西宁市德育示范校”等29项荣誉称号。一块块闪亮的牌子,不仅仅是闪亮的标签,更是闪亮的关注和肯定。(得舟 杨莉 马海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