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说,一个政党一级政府,在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甚至被埋在瓦砾下命悬一线时,能够最快地抗震救灾、最快地安置群众、最快最好地恢复重建,那么,他就是坚强有力的政党和政府。
“4·14”强烈地震,是玉树乃至青海有历史纪录以来造成破坏最严重、涉及范围最广、人员伤亡最多的一次地震。玉树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条件最苦的一场重建。
如今再回首,百感集于心间。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和特殊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使玉树恢复重建的四年,成了受灾群众生活条件大变样、灾区经济社会大跨越、灾区基本设施大幅提升、灾区自强不息精神大弘扬的四年。
“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玉树已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上”,这是激动人心的宣告,是全党全国全军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省委坚强领导的见证。
二
在重建的岁月里,省委省政府注重科学规划引领。
百年大计、规划为先。有了重建规划和重建目标的“谋定”,恢复重建一系列举措的“后动”才会方向正确,目标明确。
为了谋定而后动,抗震救灾伊始,省委省政府就开始勾勒灾后玉树的崭新蓝图。
根据国务院重建目标和重建规划,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保护生态、体现特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保证质量、厉行节约,自力更生、多方支持”的重建原则。组织开展“千人设计大会战”,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努力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风貌,编制了玉树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城乡住房建设、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10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加强重建目标和微观操作的对接,实行“一个漏斗”技术总负责。
四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建设者以压不垮、震不倒、摧不折的顽强毅力,圆满完成了《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建目标,玉树人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实现了“从一张图纸到一个城市重生”。
三
在重建的岁月里,省委省政府注重发挥政策支撑作用。
在积极推动国家支持重建政策落地的同时,制定出台了省级财税、土地、金融、产业扶持、社会保障等17项配套政策,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根据阶段性任务,先后制定下发了涉及征地拆迁、意愿锁定、规划落地、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了重建又好又快全面展开。
在重建的岁月里,省委省政府注重创新工作机制。
及时成立了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重建现场指挥部,形成了省州县乡四级联动、条块结合、高效运转的一体化组织领导体制。在北京市、辽宁省和4家央企以及部队对口援建的基础上,又确定省内西宁、海东、海西、海南4个地区和11家企业援建玉树其他灾区。
全面实行“一线工作法”,由州县乡干部与社区干部共同组成片区管委会,数千干部压到基层,点对点、面对面地开展工作。建立要素保障机制,制定交通、能源、物资供应方案,跟进卫生防疫、医疗保障、价格监管等工作,有力保障了重建顺利推进。
在重建的岁月里,省委省政府注重加强项目管理。
科学安排投资计划,区分轻重缓急,倒排工期,细化流程,开展攻坚。先后制定下发了30多个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州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和省州县三级联合审批中心,对重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全环节的严格管理和监控。建立由专业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党政干部、群众代表和业主“五支队伍”构成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严防重建过程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四
在重建的岁月里,省委省政府注重推动廉洁重建。
制定重建廉政规定和工作纪律,不定期开展督查和审计。统筹监管重建资金,严格拨付程序,保证了资金安全。成立捐赠资金管理中心,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督查督导机制,有效预防重建过程发生违规违纪问题。
在重建的岁月里,省委省政府注重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正确处理引导群众与尊重群众的关系,大力宣传重建理念、政策,从重建规划,到项目排序、选址设计等各个环节,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事事公开透明,件件征求意见,户户对接落实,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重建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特殊关爱,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宣传从救灾到重建先后牺牲的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励干部群众英勇奋斗,教育引导群众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知恩感恩。灾区成为锤炼党性、砥砺意志、提升境界的生动课堂。
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玉树灾后重建之艰难,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有所感受。
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寒冷时间长达七八个月,自然灾害频繁,空气含氧量极低,是全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这是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灾后重建。
施工期短,地形复杂,居民过渡安置任务重,缺乏足够的高素质重建人才……这是在制约因素最为突出地区开展的大规模重建。
玉树境内有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乃至亚洲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原始的地区……这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施的大规模重建。
玉树区位边远、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体系不完备,重建服务保障能力严重缺乏……这是在保障能力最为不足地区实施的大规模重建。
玉树重建还是在建设用地极其有限和土地权益最为复杂地区实施的大规模原址重建,在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复杂地区开展的大规模重建。
世界上还有比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更艰难的重建吗?没有。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新玉树如期诞生,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上。试问,还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哪一个政府能完成这样的壮举?
六
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启动,从重建当年完成“两个大部、一个全部”,到“关键之年”实现重建任务“大头落地”,再到“决战之年”的“三年重建工作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直到“收官之年”的“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骆惠宁书记、郝鹏省长将重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骆惠宁先后30多次来到灾区,实地调研,了解工程进展;深入群众,疏解民心民情;科学决策,推动重建进程;高瞻远瞩,掌控工作大局……
他的足印踏遍了玉树每一片火热的工地,他的心中,牵挂着工程进度、建筑质量、生态保护、资金运作,牵挂着居民住宅能否入住、严冬取暖有无准备、孤寡老人和失去亲人的孩子们是否妥善安置,牵挂着玉树灾后的产业恢复发展……
他27次主持召开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与领导小组其他成员们一道,科学研判形势,认真谋划对策,用辛勤和智慧,不断破解重重难题,不断推进重建进程。
玉树重建四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无数始终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感人故事,激励着人们为建设新玉树拼搏、奋斗。
七
对于玉树的发展,省委省政府的目光一直很长远,步伐一直很坚定。
在灾后重建的同时,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产业恢复发展和提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基础教育、卫生和文化繁荣发展,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更加注重推进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几乎与重建同行的产业恢复提升,在周密计划、科学选择中,积极发展旅游业、商贸业、现代生态农牧业、文化产业、传统手工业,并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道路。
玉树灾后重建主要任务的完成,仅仅迈出了新玉树建设的第一步,巩固重建成果,全面提升水平仍需长期艰苦奋斗。青海将紧紧抓住建设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机遇,不断把玉树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新家园。
八
玉树重建四年来,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也收获了丰硕的精神家园成果。重建战场上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灾区人民焕发出感恩奋进、自立自强、健康向上的良好风貌,草原上唱响了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玉树重建创造的奇迹,再次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展示了伟大的中国力量,必将激励全省各族人民肩负起新时期战略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 (莫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