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高中等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会议,我省《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此举旨在对三所普通高校学科专业作出新定位、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我省根据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和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等,对现有3所普通高校进行办学定位:青海大学加快“211工程”、高等学校能力提升计划、中西部高等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和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将其建设成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合理安排师范教育规模,在培养好基础教育师资、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藏汉双语师资培养培训的同时,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应我省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成青海应用型综合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以建设综合型民族大学为目标,在办好民族特色学科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科专业方向,发展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需要的理工类特别是工学类等应用型学科专业。
《意见》规定,至2015年,高等教育将重点改造文学类等传统学科专业,职业教育重点改造教育类等传统专业,实现新的内涵式发展。同时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产业新增设39个学科专业。到2020年,主要拓展油气化工、煤化工、轻工纺织、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在重点专业学科方面,到2015年,我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着力加强公共基础、资源环境、化工、机械、水利、信息技术、电子信息、地质类等61个重点学科专业建设。
在发展藏区职业教育方面,我省在办好现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加大异地培养力度。推进与对口支援六省市的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扩大异地办学规模,到2015年,异地办学规模占我省中职教育的20%。从而使更多的藏区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优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