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专题专栏 / 专题 / 建设美好新玉树 / 抗震救灾群英谱

“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系列之一 田云山:情洒玉树不言悔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3-07-26 10:03    编辑: 王易

  编者的话: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在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可以说,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实现“两新”目标,推动“三区”战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而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关键是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重点是做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本刊从今天起,陆续刊发我省基层党员干部在奋力实现“两新”目标、推动“三区”战略行动中的感人事、平凡事,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加亮点。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扇打开看世界,一扇打开看自己。而他却说:有幸参加了波澜壮阔的玉树重建,损伤了一只眼睛又何妨? ——题记

  (一)

  他叫田云山,玉树地震前任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计生局局长,2010年7月响应玉树州委州政府关于抽调优秀干部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号召,进入玉树县扎西大同北(简称扎北)建委会,任党工委副书记、宣传组组长。

  2012年9月1日,正在伏案工作的田云山眼前忽然出现闪光的斑点和黑影般的漂浮物,并似有血色云雾遮挡。当晚,急转至省会西宁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是: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黄斑裂孔、屈光不正,视力仅为0.03。病因是因长时间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导致。

  相关资料显示:视网膜脱离发生后,感光细胞受到损害,如不及时复位,视网膜将发生萎缩及变性,视力障碍不可恢复。即使经过手术,成功地使视网膜解剖复位,功能仍难以好转。临床病例证明,早发现、早治疗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好的应对办法。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使手术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才能有效地保存视力避免失明。如果延误病情,即使手术成功,也可能从此而失明。

  早发现、早治疗、多休息,对于这种病症的注意事项,田云山恰恰犯了大忌。其实,早在两年前,他的右眼就出现刺痛、畏光并伴随流泪的症状。雪上加霜的是,在一次消防演练中,干粉灭火剂不小心扑进了田云山的眼睛里,当时他也只是采取清水冲洗等办法简单处理了事,这为他日后右眼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而在玉树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日日夜夜,他一天的用眼时间超过20个小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

  扎北建委会人员构成95%来自邻县——囊谦。跨县域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何况是开展关于户籍统计、土地权益处置、征地拆迁、群众意愿锁定等各项事关重建大局和群众利益的繁复工作!

  面对重重考验和矛盾,扎北建委会全体人员在党工委书记才公的带领下以党建和宣传为突破口开展了全面的工作。

  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田云山知道,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党员要靠基层组织去聚合,群众要靠基层组织去引领,重建大任要靠基层组织去实现。而老党员是党的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和维护者。针对辖区内老党员多、,群众威望高、基层经验丰富、熟悉辖区情况的实际,建委会迅速成立了一支“红骨头老党员政策宣传队”,同时完善工、青、妇、团等各类组织,并建立了党建资料、制度、党建电子台账,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运行机制和活动载体。

  有了组织保障,建委会便有了大动作——开展走帐入户大走访活动。辖区的老党员、老干部、村社干部、业主代表、全体干部深入居民帐篷,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群众呼声、锁定群众意愿。在政策宣传中推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宣传政策,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增进了干群关系,夯实了群众工作基础。此举为之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搞好宣传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田云山十分注重发现辖区的好人好事,建立起了道德模范人物榜。张贴榜上有真情实意为民办实事的社区主任巴桑才仁;有义务照顾扎西大同村敬老院16位孤寡老人、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代青曲忠;有“党的好干部,群众的主心骨”的村党支部书记智扎才仁;有“我们都是一家人、大难来临我来帮”的甘肃临夏的回族居民陕国林、陕国雄兄弟;还有带头拆迁模范户、玉树禅古藏医院僧侣尕玛江措……他们的事迹经由田云山的妙笔整理,在地方媒体广为传播,他们的善行让辖区群众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美好,激发着辖区群众感恩奋进、重建家园。

  建委会工作在全体干部的努力下进展得有声有色。而在囊谦县白扎乡潘洪村当过小学老师、在白扎乡当过党委副书记、有着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掌握一口流利的藏汉双语的田云山,俨然成了一名多面手,哪里有缺口就补到哪里,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出现。

  建委会辖区地处结古镇繁华地段,人口密集,社会关系复杂,是矛盾纠纷多发地区,治安难度较大。面对现实,田云山毫无怨言,勇敢地挑起了维稳治安的担子。为了建立治安防控长效机制,他在建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治安巡逻小分队,加强夜间治安巡逻防范,实行群防群治。经过不懈的努力,辖区治安案件明显下降,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营造团结和睦的社会氛围、安定有序的重建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建期间,随着大量施工队伍和从业人员进驻扎北辖区,简易的板房(帐篷)餐馆、旅馆、超市、网吧等“七小”场所猛增,各类工棚、工地、帐篷火灾隐患突出。凭着担任囊谦县民兵应急连连长多年的经验,田云山又主动请缨,扮演起了扎北“铜锣消防宣传队”指导员的角色。每天,他手把手地为队员们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火场报警、救援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队员们应对各类火灾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三年的时光里,田云山经历的不止是这些。在处理辖区蒙宗沟不稳定地理灾害治理的现场有他;在协调联系新闻媒体的一线有他;在与老党员谈心的帐篷里有他……

  (三)

  2012年8月,田云山又成了《玉树年鉴》编委会成员之一。这是玉树历史上第一次编写年鉴,意义非凡。一切要从头做起,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他为了做到建委会、编委会工作两不误,白天奔波在重建一线,夜晚就挑灯夜战,每天用眼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

  才公书记经常看到他伏案工作至深夜,曾多次好言相劝要注意休息。可他总是“阳奉阴违”,没等书记走远几步,就又偷偷点起了蜡烛,看着帐篷里依稀透露出的微弱的光芒,才公书记只有摇着头无奈地离开。才公说:云山是个典型的急性子,总是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开展工作,宁愿让生命透支,也不让使命欠账。

  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田云山的眼睛才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他还以为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可能是脑溢血的前期症状。他坦言,在去往医院的途中,想到了有可能就倒下了再也站不起来的情景,幸运的是自己参与了连续三年的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没有给组织和老父亲丢脸,死而无憾了。

  等到省医院复查,得出“今后只有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的结论后,田云山说,我并不感到难过和忧伤。比起因公牺牲的同事桑周扎西、尼玛卓玛等同事来,这点伤算不了什么。他还说,玉树地震的时候我用双眼看见的是满目疮痍,等玉树建成后,我用剩余的一只眼睛看到的新玉树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美丽情景,值了!

  在结束采访时,田云山像个孩子似的满怀期待地告诉笔者:重建工作接近尾声了,我们总不能久久地沉浸在重建胜利的喜悦里吧?下一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参加到玉树《地震志》编纂组,此书的编写不仅是盛世修志、以史为鉴的需要,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政、存史和育人的作用。即使我只剩下了一只健康的眼睛,也一定要为这部宏大的编纂工程的出一份力。田云山只是许许多多奋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队伍里普通的一员,他用实际行动,充分表现出了一位基层干部的本色与忠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是一名最基层的共产党员!(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