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龄,我是该退休了。但在家乡重建这一岗位上,我绝不能退休。”阿宝说。
“4·14”震后至今,玉树县结古镇中心寄校退休教师阿宝,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肩负重建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灾后重建的参谋员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员,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余热,彰显人生价值。
一
阿宝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玉树人。1977年毕业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在玉树县仲达乡寄校、玉树县上拉秀乡寄校、下拉秀乡寄校和结古镇中心寄校从教29个春秋。他曾经培养过的数千名学生,如今已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阿宝老师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州、县各级党政和教育部门的肯定,45枚闪光的奖牌诠释着这名园丁的执著和贡献。
玉树强烈地震灾害发生后,年近六旬的阿宝义无反顾地投身抗震救灾。他第一时间组织邻里和周边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和大家一道在瓦砾中挖出8具遇难者遗体,随后独自一人用手刨挖,救出被埋在废墟中奄奄一息的一名妇女和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逐步向灾情调查和灾后重建转移,阿宝主动要求编入灾后重建“五老”义务志愿队,结合自己居住在新寨,了解当地情况的优势,担负起统计灾情和给受灾群众分发救灾物资等各项繁重而琐碎工作的任务。
“玉树州有许多老干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这一批老干部为国家奉献了一生,虽然退休了,身份变了,但他们对社会的感召力仍在。”在灾后重建中,玉树州委、州政府依然视离退休干部为一笔宝贵财富。
“把灾后重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最大实践,玉树州以服务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体现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扎实开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了新时期老干部、老党员的良好形象,探索出了一条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的好路子。”
阿宝老人告诉记者,响应州委号召,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在职干部一样要求自己,自觉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深入受灾片区为群众服务,做群众工作,一方面是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干部群体的信任,另一方面是老干部的光荣和自豪,也是老干部对党的培养和人民的养育的回馈,是我们分内之事。
阿宝还说,灾后重建,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有自己的优势,这就是“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牢固,实践经验丰富,通晓藏汉双语”。
三年的重建中,他与其他离退休党员干部一起深入乡镇、村社开展灾后重建政策宣传,教育群众知恩、铭恩、感恩、报恩,自觉自愿地在玉树灾区建设一线,与在职干部同甘苦、共患难,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动员群众服从重建政策、开展拆迁。
二
2010年7月,因重建工作需要,结古地区被划分为12个片区,每个片区成立了管委会。按照州老干部局就近就地发挥老干部在重建工作中余热作用的要求,干局根据阿宝老师在新寨群众中的威望,就近安排他到新寨建委会协助工作。
记得那一天,阿宝走进震后成立的玉树县新寨片区管委会。
"阿宝老师,现在灾区的情况您都了解,管委会拆废清墟的大量工作需要有经验、有威望的片区居民来协助,您干不干?"
"干!"看着眼睛里布满血丝的管委会干部,阿宝老人没有丝毫犹豫,回答道。
从那天开始,阿宝老人便成为了新寨片区管委会的一名志愿者,与建委会的干部们一起走家串户,给群众讲解拆废清墟的相关政策。
谁知,阿宝这一干就是3年。
政策宣传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政策的宣传员,当百姓的传话筒",阿宝不厌其烦地给群众宣传灾后重建政策,和群众探讨政策。有时管委会在政策宣讲方面碰了"钉子",都会找阿宝帮忙。
在新寨村,他与建委会干部一起挨家挨户,给群众讲解"一规划、两政策",教育引导群众要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言行,时刻要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根据片区管委会的安排,志愿者们来到工作难度最大、矛盾最集中、情况最复杂的片区开展拆废清墟、征地拆迁工作,通过他耐心细致的工作,55户居民被他的执著所感染,纷纷在承诺书上按下了手印。其中有17户是管委会多次做工作仍不予配合的钉子户。
新寨村灾后重建工作启动之后,一百多户重建户主动找到阿宝,请他代表住户联系施工单位,阿宝考虑再三,从中选出67户妇幼户、贫困户、外来户和鳏寡孤独户,为他们筛选资质齐全,技术一流,注重信誉的施工队。同时他根据当地民房建设的经验,学习现代建筑常识,挑起工程质量义务监督员的大梁。
"四大角的构造柱必须使用14毫米的钢筋,基础挖深要1米5以上,宽度要达到80厘米……"在实践中,他掌握了这一个个建筑常识,还学会了对水泥的标号进行一一鉴定,对钢筋、门窗的出厂合格证逐一检查。经过多方咨询、查问,他对房屋造价认真核算,为67户群众节约费用147.4万元。他不要一分钱的报酬,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新寨重建工作起步晚,要求高,时间紧。为实现按时入住,阿宝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严把质量,敦促进度,抢抓时间。
一次,倒塌的玛尼石堵阻了拉运重建物资的车辆,他给当地的僧侣做工作,组织群众和施工单位连续9个小时搬运玛尼石,打通了运送重建物资的交通线。
阿宝义务监管的67户民房建设,在新寨重建民房建设中全部被评为优质工程,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开挖基槽,率先主体封顶,率先具备入住)。
同时,阿宝老师多次组织重建户,清理新寨村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60多方。他的真诚感动了新寨村的村民,大家说:"阿宝老师退休了,为人师表的精神没有退休,依旧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山感恩大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小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雄鹰,方成其壮阔。
在采访中,阿宝多次回想起灾难发生后,"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援建单位及数万援建大军倾力奉献,中规院为规划设计呕心沥血,全国人民、各方力量大力支持,帮助我们走出灾难,夺取了灾后重建的重大成果。
三
灾后重建两年多来,玉树州城乡住房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大部分农牧民和部分城镇居民搬进新家园;新学校全部投入使用;结古镇四横十六纵城市主次干道全部通车,市政公共设施陆续投入运营,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初具雏形,受损寺院及宗教活动场所全部开工,绝大部分僧舍已具备入住条件;产业恢复发展项目进展良好;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人们曾历经灾难、饱经沧桑的脸上,如今满溢着惬意、满足、幸福的笑容。
历数这一切,阿宝常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支教的儿子说,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就拥有了美好的道德情操;一个民族常怀感恩之心,就拥有了走向振兴的航标;一个地区常怀感恩之心,就拥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玉树灾后重建,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懂得报恩!
阿宝也常对身边的干部群众说,做人要饮水思源。他动员重建户树立知恩、感恩、铭恩的意识,帮助援建单位、施工企业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送一条哈达、敬一杯热茶、唱一支颂歌、送一桶酸奶、当义务翻译"的活动。
今天,当人们在被誉为玉树重建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的结古镇新寨村灾后重建民房建设点游览时,会被一栋栋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民居所吸引。这些民居是玉树州灾后重建3万多套民房建设中的优质工程,工程质量从外部感观到内在的结构安全堪称典范,水平一流,体现出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这其中也凝结着阿宝老师的心血和付出。
"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当中,老人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积极组织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学生们眼里,他是个好老师,在灾后重建援建单位、施工企业和群众中,他是个闲不住的大忙人。"玉树县结古镇镇长更求这样评价阿宝老人。
新寨村群众扎西文赛说道:"阿宝老师在灾后重建中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偿的,他帮助我们严把砂石、钢筋、水泥等建房材料的质量关,帮助我们67户群众住进了放心的住房,我们非常感谢他。"
阿宝的真诚感动了新寨村的村民,大家都说,阿宝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他为人师表的精神没有退休。
用双手重建家园,用双手开创未来。退休老干部"不是阻力是动力,不是包袱是财富,不是闲人是资源",由此成为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
近3年来,阿宝先后被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授予"玉树抗震救灾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育人29载,桃李满天下,这是阿宝最丰硕的收获;投身灾后重建千日,最美夕阳红,这是阿宝满怀幸福的时光。
今天,新玉树的面容已经显现,当有人问阿宝,新玉树建成后,你想做什么时,他说"如果身体还能顶得住,我想去偏远牧区的学校教书,为新玉树的新一代再做些事情。
在玉树州召开的全州老干部座谈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满怀深情地说道:玉树震后,广大退休老干部克服困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勇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启动以来,老干部和老党员们识大体,顾大局,充分发挥政治立场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群众基础牢固、通晓民族语言的优势,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伟大实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主战场"上,有一大批这样积极主动投工投劳参与重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为社会主义新玉树添砖加瓦的当地干部和群众,他们以新玉树主人翁的实际行动,为新家园的早日建成、为新生活的更加充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谱写着一首首感恩奋进的时代之歌。
记者感言:
在边远牧区教书育人29载,耕而不辍,桃李芬芳;为灾后重建殚精竭虑3年整,退而不休,情洒玉树。
何为老有所为?采访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想阿宝老人退休后为灾区群众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最好的回答。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平凡人生中孕育的高尚,点滴小事中折射出的真情。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退而不休、尽放余晖,奏响的是人生最美的夕阳乐章,这就是真正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凡而不俗,平而不庸,在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是贡献,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余热是奉献!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阿宝就是这样的一滴水,展示着时代的亮色,亦像稳固社会和谐的一块石,在灾后重建千头万绪的"小事"上发挥着作用。也正是这样的一滴水,汇成小溪,汇成江河,汇聚成时代的浪潮,形成了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阿宝是玉树离退休干部中的典型代表,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阿宝式的老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心系大众,爱满江源。 (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