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往期回顾

办好民生事 为民解难题——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骥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1-29 09:07    编辑: 许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立足职能,找准找实发力点,用心用情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着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走深走实。为此,记者专访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骥。

  记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党员干部是如何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马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市场监管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特别是组织开展了“6+6+20”行动,不断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期间,编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及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讲话)摘编》学习资料,引导全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举办读书分享、互动交流会和读书沙龙,坚持“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集体学习,营造了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同时,将学习课堂延伸到社区共建单位、联点双帮扶贫村、“小个专”市场主体,互学互促、互动共建、共同提升。全局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情怀进一步筑牢,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融合度进一步提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进一步坚定,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记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结合市场监管工作实际,重点解决了哪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马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始终以“心系群众办实事、立足岗位履职责”为基调,从细微处入手、在履职中发力,将梳理出的4大类15项实事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事、具体人和具体时间上,扎实推动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全省“市场主体发展促进年”活动,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加快与公安、交通等部门信息共享,印发并推动落实《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的实施方案》,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52.4万余户,同比增长9.12%。二是强化四大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四级抽检监测2.7万批次,对8667家网络餐饮单位实施监测,打造食品生产加工示范标杆小作坊90家。扎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保健食品行业及“保健”市场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责令418户(次)规范整改,立案12起。强化疫苗储存、运输和预防接种环节以及防疫医疗物资质量监管,开展“药品安全·蓝箭护航”2021系列行动和全省“两品一械主体责任压实年”活动,督促整改相关问题562项。全力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检查3017家次,检验设备2.75万台(套),责令整改8家,立案29起。开展危化品、电线电缆、烟花爆竹、成品油、农资产品、非医用口罩等系列产品专项整治,发现隐患40处,行政约谈13家,立案查处4起。聚焦“四地”开展盐湖化工产品和高原地区光伏产品效能监测,为企业生产研发、标准制定、品牌专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教育收费检查。以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等为重点对象,通过专题座谈、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及其家长、核查有关账目、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切实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行为,彻查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行为,督促建立长效机制。四是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坚决贯彻落实电价降费政策,强力整改转供电环节违规加价问题,共检查转供电主体1657户,纠正938户违规加价行为,清退多收电费1.43亿元,罚款195万余元;严厉打击成品油违法犯罪行为,对全省724家加油站和8家油库、1家成品油生产企业开展集中整治,责令整改35户,签订承诺书58份,发送核查函221份。

  记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如何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断开拓市场监管新局面?

  马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助力“四地”建设为契机,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绩。一是加快推进企业开办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协同破解“准营难”问题;围绕“四地”建设培育标准领跑者和知名品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智慧监管赋能,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法律、技术、标准、信用、社会参与等手段,打造科学监管环境。二是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实施质量提升、品牌战略、智慧监管、人才培育、基层建设五大工程,打造更高青海质量、更多青海标准、更好青海品牌。三是围绕优势资源,探索“四地”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协同服务;大力推进成品油市场综合监管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市场主体发展促进年活动”成效,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统筹做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培育一批“四地”特色商标品牌;加强散装奶质量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积极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的融合,开展差异化监管行动,提高监管效能。(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