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 本网访谈

牢记三江源保护使命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访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赫万成

来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17-12-25 16:49    编辑: 马燕燕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青海省人民政府网主办的“视频访谈”节目。随着可可西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三江源生态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的生态保护管理工作,进入了全球视野,引起了全国关注。“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这一重磅消息瞬间刷爆了关注生态保护者朋友圈、更刷爆了青海人朋友圈。在今天的访谈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赫万成,就可可西里申遗情况、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行工作等内容给大家做一下介绍。赫局长您好! 

  赫万成: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赫局长,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中国申报世界遗产提名项目“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能不能首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大会的情况和您当时知道这一消息时的感受呢?

  赫万成: 2017年7月7日,以韩建华副省长为团长的参加了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我局的晓南局长见证了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全过程。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对我国申报的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深入研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广泛的认可,最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海可可西里成为了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是我国第12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保存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种类最多和湖泊的数量、种类及密度最为丰富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青海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是我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份新答卷,在我省世界自然遗产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知道这一消息,我十分激动、无比自豪。首先,为祖国的成功而高兴,为长期保护三江源生态而自豪。瞬间脑海中闪现出保护可可西里的英雄索南达杰、至今仍然坚守在保护可可西里一线的同事们的身影。仿佛看见了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在欢快的“奔走相告”,雪灵芝、翠雀花、可可西里点地梅在欣慰的“舒展身姿”,表达喜庆的节日。

  主持人:谢谢局长对世界遗产大会的介绍以及您的感受,下面能不能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可可西里申遗的过程好吗?

  赫万成:好的。申遗工作是在住建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住建厅牵头组织国内外专家团队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玉树州委、州政府等)强力配合。 2014年10月,《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全面安排部署工作任务。2015年,连续四次组织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为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获取了翔实的科学资料。2015年10月底,邀请国外专家赴可可西里实地考察,从世界视野进行指导把关,为全面提升可可西里申遗工作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编制完成了约50万字的申报材料。2016年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遗材料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世界保护自然联盟(IUCN)专家组赴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提名地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评估工作。2017年2月19日至26日,可可西里申遗代表团赴瑞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部,报送青海可可西里遗产提名地补充材料等。总之,申遗成功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主持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不仅是我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机遇,更是一份将可可西里保护好的责任和义务。局长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申遗成功后的一些想法。

  赫万成:好的。如果说,以前我们是为青海保护可可西里、为中国保护可可西里,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全世界、为全人类保护可可西里。我们肩负的使命更光荣、责任更重大。正像申遗成功后,《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国家文物局长刘玉珠时,他谈到的: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固然可喜可贺,而清醒、理性,反思、审慎,则是当下应有的态度。与世界遗产强国相比,我们仍有不小差距。要克服“重申报、轻管理”,加大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力度。

  今天申遗成功只是让我们站到了一个更高的保护平台上,要达到世界一流的保护管理水平绝非易事,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我们在遗产保护、法规建设、文物安全、能力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真正保护好可可西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任重道远、不可稍有懈怠。

  主持人: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安排,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并多次指示批示的重大事项,还是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生态保护经验的重大事项。那么局长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在体制试点方面有哪些重大要求呢?

  赫万成《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生态保护内在规律,尊重三江源生态系统特点,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先行,以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对三江源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实现三江源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划定的范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由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组成。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

  目标定位是:把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通过艰苦实践、开拓创新,(我们确定为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做好试点,五年设计国家公园这一目标)努力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典范,重要目的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

  主要任务是:第一,突出并有效保护修复生态;第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模式;第三,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第四,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第五,有序扩大社会参与。

  主持人: 7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发布会,发布该《条例》将于2017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各项管理与保护工作今后将有法可依。那么局长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条例》中规定了哪些主要保护对象以及有哪些禁止性规定?

  赫万成:好。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规定动作”和“必答题”,《条例》起草工作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省政府法制办共同成立了立法工作起草小组,经过起草和省内广泛多次征求意见,经过请示全国人大法工委,征求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意见。经过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通过并修改完善后,由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于2017年6月2日通过,予以公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保护对象包括:(一)草地、林地、湿地、荒漠; (二)冰川、雪山、冻土、湖泊、河流;(三)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四)矿产资源; (五)地质遗迹;(六)文物古迹、特色民居;(七)传统文化;(八)其他需要保护的资源。

  《条例》规定禁止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进行下列活动:(一)采矿、砍伐、狩猎、捕捞、开垦、采集泥炭、揭取草皮;(二)擅自采石、挖沙、取土、取水;(三)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四)捡拾野生动物尸骨、鸟卵;(五)擅自引进和投放外来物种;(六)改变自然水系状态;(七)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主持人:感谢赫局长给大家的介绍!赫局长您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二期工程的策划者和实施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工程实施情况?

  赫万成:好的。(一)三江源一期工程圆满收官。2005年国务院批准三江源一期工程规划,实施范围涉及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州和格尔木市共4州16县1市的70个乡镇,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类、22项工程,主要包括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黑土滩综合治理、森林草原防火、草地鼠害防治、水土保持、人畜饮水、人工增雨、生态监测、科研课题及应用推广和科技培训等建设内容,规划总投资75.07亿元。十年累计完成投资85.39亿元,全面完成一期工程保护与建设任务,工程档案已通过国家验收,一期工程总体验收已圆满完成。

  (二)三江源二期工程全面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经2013年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4年1月10日,召开了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二期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二期工程规划》是一期工程的延续、拓展和战略提升,是落实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主要载体,是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规划范围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州21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共158个乡镇1214个行政村。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主要建设内容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支撑配套两大类24项工程,估算总投资160.57亿元。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已累计投资97亿元(包括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22亿元,原有渠道退牧还草8.1亿元和水土保持1亿元,草原补奖43.2亿元,生态公益林补偿22.3亿元,中幼林抚育0.4亿元),主要实施的项目有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黑土滩治理、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封沙育林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农村能源建设等,目前各项实施工作正在全力有序推进中。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二期工程是党中央对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度重视后而做出的重大决定,通过实践,党中央看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我们青海人民)保护三江源的决心、信心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可可西里申遗和正在进行的三江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系列重大实践安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合拳”。

  主持人:谢谢赫局长给大家的介绍!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保护“中华水塔”的需要,是保护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需要,是将一方“净土”留给子孙后代的需要,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共同推进生态保护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感谢局长今天做客我们访谈室,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