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征集家庭老照片、城市老照片和MV歌词●丰厚奖金和难得的出镜机会等着你哟
兄弟姐妹的成长记录、四世同堂的和睦留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火车站的改造变迁……自7月2日,本报携手简一大理石瓷砖、青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果真传媒共同策划发起“西宁城记”老照片及MV歌词征集评选活动以来,短短6天时间,西海都市报已经收到百余张家庭照片。一些省外读者“遥寄相思”,将与西宁有关的记忆寄给我们,“西宁城记”征集活动已经引起省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放剧场,它的模样还不曾淡忘。莫家街口的和平餐厅、随年月早已寿终正寝。曾经为她奉献的人啊,如今已是满头华发。看那耸立的高楼大厦,看那绽放美丽的麒麟湾啊。这里是魅力西宁,我深爱的青唐城……”一首《西宁记忆》满怀作者思念之心。当“西宁城记”老照片及歌词征集令发出之后,远在呼和浩特的韩雪峰发来一首歌词。作为西宁的过客,他深爱着这座曾短暂停留过的城市。
在老照片征集中,许多关注西海都市报的省外读者也寄来了自己在西宁的记忆。2007年,杨炯在西宁高中毕业,那时他跟几个好朋友在校园中留下了最美好的纪念。2011年,杨炯再次回到西宁,与同学们故地重游,再拍合影。如今,远在南京上班的他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到西宁,见证西宁的变迁。但是,他心中常常怀念这片伴他成长的沃土。得知“西宁城记”征集活动后,杨炯第一时间将他最珍贵的记忆发给我们。
在一百多张照片中,不仅有感动,更有期待。为了更好地突出西宁城市的变迁,表现西宁人成长中的精气神。本次征集更加注重新老照片的对比,希望读者在发一张老照片时不忘另附一张新照片,让两张照片形成对比。此外,新老照片对比时间跨度可在十五年左右。
另外,7月11日14时30分,全城聚力音乐电影暨第七届简一大理石瓷砖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将在西宁市广播电视台举办,敬请关注。
◎相关链接
八旬老人点赞“西宁城记”
送来老照片讲述家族史
“看到都市报上刊发的‘西宁城记’征集消息后,我就坐不住了,已经一年没出门了,今天我把手里的老照片送过来。”7月6日一大早,八十多岁的老人孟荣瑞专程将时间跨度有四十年的三张全家福送到西海都市报社,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家是一个和美家庭,他希望通过“西宁城记”这个平台展现家族百年变迁史,传承优良家风家训。
将照片送到报社后,孟荣瑞老人骄傲地讲起了自己家族的发展史。如今,在孟荣瑞手中,聚集了整个家族近百年来的成长变迁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从几人到几十人,从旧房到新屋……
“我的家乡在湖南,当年,毛主席派我们来建设大西北。在西宁,我一待就是56年,见证了西宁的变迁。如今,我住在海湖新区,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我们家被评为‘文明家庭’,我跟老伴都是教育先进工作者,我们培养了四个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学。如今,家里一共有九个大学生,一个孙子也在今年考上了一本。”说起家里的孩子,孟荣瑞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孟荣瑞一边介绍着家里的孩子,一边讲述着家风家训,“勤俭自强、忠厚诚信、和睦关爱”,无论老少,家里所有人在这样的家风中熏陶成长着。
“国家在发展,我们的家庭也在发展。我原本打算退休后回湖南老家,但是大美青海,大美西宁将我留下,我舍不得西宁,舍不得教过的万名学生。”(蔡雅雯 侯世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