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互动交流 / 省长信箱

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名片的我省,居然没有自行车道,尴尬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06-06 11:42    编辑: 李滨         

  来信内容:

  省城的非机动车道基本是名存实亡,让一些骑自行车的人无路可走,甚至有一些直接在机动车道上骑行,我想问问道路管理部门是不是把自行车道取消了?或者是有其他的安排?法律上有没有硬性的规定必须设立自行车道?

  回复意见:

  您好,现就来信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我国是自行车使用王国,城市居民通过自行车工具出行普遍高于机动车,但是,西宁市早在2000年之前的几个月,突然自行车在街面上减少了,到目前为止,我市道路上能见到自行车骑行的仅不到100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城区面积小、区间短,东西走向的条形谷道长约30公里,居民利用步行和乘坐公交车的分担方式较高;二是西宁地处西北高原地带,属于半干旱气候,气温最冷可达到甚至超过零下23度,寒冷季节期限过半年,人们身体较为僵硬,通过自行车出行一般抵不住耐寒天气;三是进入2000年后,西宁经济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城区高楼大厦和高层居住密度较高,以前的四合院、宅院等几乎被拆迁,供自行车停放的院落、场地不存在了,自行车无处停放,成了大家的问题和困难,也不被人们积极所关注解决,目标都转向了私家车的购买和使用。

  由于我市各条道路自行车上路行驶率下降,机动车增长较快,为了充分发挥闲置的道路资源,在畅通工程实施中的确把个别几条道路原有的道路靠近道牙的最外侧非机动车道,通过交通管理措施,调整改换为公交车和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的使用车道,以均衡交通流量和压力,缓解了交通堵塞现象。但是,以人力脚踏三轮车、电动助力车、自行车为辅的出行工具仍然存在,虽然没有增长之势,但又有客观车道的需求。

  目前,自行车上路率实际确实罕见,自然不必专门设置而浪费现有道路资源,因为现有的机动车车道使用已经相当紧张,机动车道缺少引发的车辆拥挤日渐明显,合理利用道路资源是符合实践的。如果将来自行车系统复燃兴起,非机动车道必须尽快科学设计落实,设计设置当中,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布局须形成接连有序的系统道路网,并非一家部门所能完成,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从设计、论证、建设、管理上同步实施。规划部门要有前瞻性,在审核审批道路建设和构筑物等项目时,要充分预留非机动车道,并在项目选址意见时保证规划断面满足自行车通行需求;建委和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在建设和施工以及道路养护过程中,按道路等级标准在每个项目、每条道路上按规范标准设计施建非机动车道,保证断面空间和硬化要求,特别是在高架立体分离的交通路网上充分考虑供地面自行车通行的车道;交通部门在落实修建郊县以及乡、村、镇道路时,必须将自行车、人力车通行的道路充分纳入到项目中,在审批许可城市路内路外停车场和机动车临时停车点时,严把路边非机动车道用作停车的关口,保证自行车道不被占用;城管部门全面清理马路修车、马路洗车和摆摊经营等马路市场现象,规范查处占道作业导致的车辆通行受阻情况;园林部门及时修剪道路两侧行道树和绿化带内的花草,必要时对隔离花带进行部分去除或调整,以保证交通设施、驾驶视线和通行空间不被遮挡或存有冲突;商务部门严把生产、销售领域的准入关,对一些未注册许可的分厂、作坊、车间和改装性质投入市场的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车等车辆,采取有效办法,坚决防止不符合安全技术指标和性能的此类车辆被使用,确保驾驶安全和节能效率;公安交警部门在实际道路执法时,按照各行其道的原则,严格规范机非混行和车辆不按规定路线车道行驶的行为,同时,要在非机动车道内最佳位置设置自行车道的指示标志,严格按规范施划自行车专用车道标线,保证设施信息传递准确醒目。

  西宁市公安局

  201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