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互动交流 / 民意征集 / 民情民意

请市民为北川河“新城”起名

来源: 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 2013-11-04 09:20    编辑: 王易         

  青海新闻网讯 生态城区、现代城区、休闲城区、活力中心…… 11月2日,西宁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大幕。从三年前规划开始,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就牵动着省市领导及全体市民的心。这一启动建设的高原水城、夏都花园和文化走廊,因为流淌不息的北川河而更富有灵性,更具有河湟底蕴,市民对她有着无尽的遐想,这个一期工期估算静态总投资达60亿元的新城区,注定要承载西宁人新的寄托和梦想,带着西宁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川河从远古走来,今天我们正致力于将北川河片区打造成特色滨水休闲区和城北区的综合活力中心,这个新城区已在孕育、即将“诞生”,此刻,怀着喜悦的心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请市民拿起纸和笔,敲击起电脑键盘,为这个才刚开始孕育的“新生儿”起个美丽的名字。

  北川河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加快湟水流域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省委提出的“生态立省”战略,按照西宁市“治宁方略,水为大政”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清水入城”工程。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清水入城”工程的重点子项目之一,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工程,涉及生态保护、水利工程、城市开发建设等多个方面。市委、市政府实施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目的是对北川河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打造有文化、有品质、有内涵、有特色的新城区,拓展西宁城市发展新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2011年2月28日,市委成立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和开发工作领导小组。4月21日,成立了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和开发的规划、建设、协调和管理工作。目前,北川河综合治理工作进展为:《北川河(天峻路-康家桥)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北川河综合治理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规》已通过西宁市政府审批。规划一期范围内1348户村民,面积125.5万平米的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完成征地5154亩;生态河道、城市基础设施和4个村庄安置房工程已动工建设。

  规划中综合治理的范围

  根据批复的《北川河(天峻路-康家桥)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范围为东至东山根,南至天峻路、九家湾村与魏家庄村交界,西至宁张公路(现状227国道),北接康家桥。规划面积约9.32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核心段(一期)规划范围为康家桥以南,天峻路以北,宁大高速路以西,宁张公路以东,规划面积6.35平方公里,在此范围高标准规划建设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文化展示、旅游景观、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区。核心段(二期)规划范围为宁大高速公路以东,东山根以西,九家湾村与魏家庄村交界以北,大通双庙村与双苏堡村以南,规划面积约2.97平方公里。

  治理工作的目标

  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把区域建设成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区,形成“山、水、城”相融合的城市格局;同时,创新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突出特色,体现内涵,将水利功能、旅游功能和开发功能结合起来,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实现北川河“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整体目标,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新格局。围绕上述目标,在治理中主要突出以下三项功能:

  ●水利功能。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兴利除害结合,满足防洪功能,留下足够水面。

  ●旅游功能。因地制宜,突出滨水景观体系建设,生态防护结合,景观旅游贯通,人水自然和谐。

  ●开发功能。标本兼治,突出河道周边整体开发建设、治理有机结合,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新城”的定位

  为了将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好,三年来,我市一遍遍修改规划,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新城”的规划定位和功能定位。

  规划定位:

  ●高原水城:突出西宁高原山水城市的地域风貌,强化“水”的建设主题,塑造西北地区山水城市典范,引领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城市与山水合理衔接,形成“山、水、城”城市新格局的融合。

  ●夏都花园:完善魅力西宁的发展动能,提供多功能复合型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都市服务档次,协助西宁转型21世纪魅力都会,真正成为“高端休闲、旅游服务、商务配套”的西宁后花园。

  ●文化走廊:凸显多民族文化汇集之地,挖掘多元民族文化经典,把握旅游产业趋势,集中展示河湟文化等多元文化,打造全国度假目的地,使其成为“冬游三亚,夏游西宁”的空间载体。

  功能定位:城市特色滨水休闲区、城北片区活力中心

  为“新城”命名

   注意事项

  市民参与征名活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应征内容: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核心区区域命名。

  ●征集时间:本次征集活动于2013年11月4日正式启动,征集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30日。

  ●应征作品要求:应征作品设计应紧扣“高原水城、文化走廊、夏都花园”和“城市特色滨水休闲区、城北片区活力中心”这一主题,体现时代特征,传递和谐、时尚、生态的生活理念,表现出西宁市北川河区域范围内特色文化魅力。

  北川河综合治理核心区命名要求为:内涵丰富、创意新颖、寓意深刻、简约大气、明快易识,凸显项目特点;必须是原创作品,确保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并不得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作品须明显区别于其他新区、地名;设计者提供的命名,须附带3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写明创作理念及含义。

  ●应征作品提交方式:

  (一)应征人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二)应征作品以邮寄或直接交付的方式送达如下地址:青海省西宁市生物园区纬三路4号北川河综合治理指挥部(西宁市农牧扶贫开发中心10楼)邮编:810001

  电子文档方式发至:huangshuitouzi@126.com

  联系人:仵先生唐女士

  垂询电话(传真):0971-6273136

  应征者需注明姓名、联系方式等,投送方式为邮寄、电传、电子邮件或直接交北川河综合治理指挥部。

  ●应征作品的评审和决定:征集单位将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审。在充分讨论和反复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初评、复评和终评。终评结果由征集单位最后审定并由市民政局报西宁市政府确定,确定后的新命名将在《西宁晚报》等媒体公布。

  ●奖励方式:

  (1)最佳命名奖1名,获得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3000元奖金;

  (2)优秀命名奖3名,每名获得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管理委员会的获奖证书和2000元奖金。(作者: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