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一家亲

用心用情浇灌 民族团结之花
——记第二届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先进个人
省委统战部综合协调处处长贺德禄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1-23 09:54    编辑: 成忱         

  2013年,省委提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也是那一年,贺德禄开始从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八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省的42个县,大政方针他谙熟于心,“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既要上接天线、还要下接地气。”贺德禄说。

  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符合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共融的基本省情,也符合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聚全省之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样板”,青海的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了青海工作的“金名片”。

  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离不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像贺德禄这样奋战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们的辛勤付出。

  思之所及、行之所至,他好学不倦。“只有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政策文件的精神,才能从中得到改革创新的方向。2020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一份相关文件里,有一条是建立专项奖补机制,这项机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激发了全省各族干部职工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条激励措施源于中央文件里的‘以创建工作成效为牵引,制定差别化的支持政策’,我们就想,怎么样让这句话在青海落地,我们想到了奖补。对已经创建成功的地方进行奖补,用这笔钱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于基层来说,既解决了‘有想法、没资金’的困局,也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这项改革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贺德禄回忆说。

  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让中央有关政策贯彻落实,还要搞出青海‘花样’,不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内涵肯定是不行的。我反复研读中央有关政策文件,找了资料,梳理了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知识,了解了为什么要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等。我觉得学习政策必须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贺德禄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坚持的现实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积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青海的灵魂和主线。”贺德禄说,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着力推动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组织编写《青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读本》《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读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典故事集》等;我们还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干部入户宣讲等方式,推动创建工作入脑入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深根植于基层。我们大力推动创建工作重心下沉,起草《关于推进创建“八进”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测评指标》,拓展延伸推进“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延伸到基层群众,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机制创新不仅能推动工作提质增效还能使工作永葆活力。“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创新,在全国首创民族团结专项考核机制,面向全社会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凝聚了全省上下共抓创建的人心力量,获得中央统战部实践创新奖;在全国率先制定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办法,建立动态管理、优续劣汰机制,形成创建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导向;在全国率先实施创建工作第三方评估,把裁判权交给社会,探索形成创建工作绩效管理机制。”贺德禄介绍说。

  “做顶层设计,一方面要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另一方面要考虑基层能否落实,不能空中楼阁,设立很多不合理的门槛,这对基层的工作是会起到反作用。”怎么样能使顶层设计做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贺德禄的“法宝”就是心系基层、了解基层。情到深处无难事,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他几乎走遍了整个青海,每个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各有什么特色、各有什么困难他如数家珍。

  “创建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进一步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作为新时代全省民族工作的最高追求和重大政治任务,健全机制,丰富载体,创新措施,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贺德禄说。(张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