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事业 / 民族体育

激扬梦想 磨砺锋芒——民运会比赛现场见闻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9-17 09:56    编辑: 马燕燕         

马术比赛现场。陈俊 罗珺摄

藏棋比赛现场。

押加项目比赛现场。

  9月13日,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正式开赛,民族武术、民族式射箭、篮球、乒乓球、拔河、押加、举沙袋、足球、马术、藏棋等10项比赛进入赛程。各项比赛将不断迎来新突破、见证新奇迹、在河湟大地镌刻下荣耀的印记。

  押加——高原特色的“拔河”

  “哔——”一声哨响,双方运动员四肢着地,奋力向前爬行。布带被拉直、绷紧,赛场气氛更加紧张……

  在海东市体育中心进行的“押加”比赛,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经典项目之一。提起“押加”,大多数人可能会比较陌生。其实,看一场比赛就会知道,这就是来自青藏高原的“拔河”。

  像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样,生活中的押加比赛易于开展,所需条件很简单:一块空地就能当场地,扯下腰带便可作押加带。这也使得押加在青藏高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选手吉先加表示,“押加早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家乡,处处都是赛场。”

  经过激烈角逐,海北藏族自治州代表队兰增公、青海民大代表队多结东主、海北州代表队狼日加、海北州代表队吉孟加、海北州代表队斗格本、果洛藏族自治州代表队扎仓加分别获得61公斤、68公斤、76公斤、85公斤、95公斤、95公斤以上级别的一等奖。

  藏棋——小将显锋芒

  随着黑白棋子的不断博弈,来自玉树州玉树市红旗小学四年级学生索南多加以三比二的优势胜出,获得了这场藏棋比赛的胜利。索南多加今年才10岁,是本届民运会上年龄最小的选手,与之同行的还有另外5名11至13岁的小选手参加藏棋比赛。

  藏棋是一种长期流行在青藏高原、传承久远的类似于围棋的一种棋类游戏。今年是藏棋首次“走”上省级民族传统体育赛场,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省藏棋事业的发展,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到这项智力运动中来。

  “此次比赛共有11队、93人参加,值得一提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小选手参与到藏棋比赛中来。近年来,藏棋文化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通过以赛促传承、以活动促保护,我们走出了一条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路子,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藏棋手参与到活动中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发展藏棋事业也是我们广大藏棋爱好者和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省棋类运动协会秘书长郭海军说。

  射箭——满弓开射箭逐赛场

  9月13日是此次民运会民族式射箭项目的首个比赛日,在此次民运会分会场——海东市平安区体育公园的射箭场上,全省14个代表队、共297名各族运动员展开了激烈角逐。

  搭箭、勾弦、开弓、瞄准……“嗖!”随着运动员利索地撒放,只看见一支木箭的残影飞出,在低空经过一段抛物线后,精准地落在了几十米开外的圆形环靶上,这一幕正应了那句“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

  现场的仲裁委员孔亚平告诉记者:“作为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普及全省的射箭运动是此次民运会上的‘大热’之一,各代表队都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才得以选拔代表进行参赛。”

  以箭为媒,以弓为桥。各民族选手齐聚一堂,同场竞技,成为了此次民运会上展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靓丽风景线,各参赛队胜负的悬念将经过明日第二个比赛日的角逐后浮出水面。

  马术——13匹“青海骢”亮相

  速度赛,群马疾驰,考验骑手的综合水平;走马赛,稳健轻快,显示马步优雅和骑手平衡功力;跑马射箭,精彩绝伦,尽显骑射双绝;跑马拾哈达,惊险刺激,尽展马背上的绝技……

  在海东市乐都区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术比赛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在阵阵欢呼声下,各路骑手和良驹配合默契,尽显精湛马术。

  本届马术比赛设有速度赛马、走马和“马上两项”共三个大项的马术比赛。共有来自海南、海西、海北、玉树、黄南、果洛、门源七支代表队、89名运动员参加。此次,门源县代表队更是选派了13匹“青海骢”参加走马和速度赛马两个项目的比赛。

  在9月13日的首日比赛中,海北州代表队多旦扎西、海南州代表队才项多杰、门源回族自治县代表队吉海生分别获得了走马2000米的前三名;海南州代表队肉增、海北州代表队尕布藏、多日杰分别获得了速度赛1000米的前三名;海北州代表队扎西多日杰、果洛州代表队才多、门源县代表队乔素南分别获得了速度赛马5000米的前三名。

  民族武术——秀拳技展风采

  在平安区体育公园,民运会民族武术项目——传统拳术首日开赛,比赛设置有成年男子、女子组和青少年男子、女子组,为各民族爱好武术的男女老少搭建了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大家拿出看家本领,秀拳技、展风采,赢得场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声欢呼。

  上午,来自西宁市代表队的张延卿获得成人男子组传统拳术一等奖;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代表队马迎迎获得成人女子组传统拳术一等奖;海南州代表队谢琴琴和董强分别获得了青少年女子组传统拳术和青少年男子组传统拳术一等奖;青海师范大学代表队乌兰花获得成人女子组规定拳术一等奖;化隆回族自治县代表队冶麒麟获得成人男子组其他拳术一等奖。

  下午,互助土族自治县代表队的师延杰获得青少年男子组初级长拳一等奖;海东市代表队田鹏程获得青少年男子组规定长拳一等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代表队阿欣慰获得青少年女子组初级长拳一等奖;西宁市代表队唐永琪获得青少年女子组规定长拳一等奖;大通县代表队蔡皞获得青少年男子组少林拳一等奖;大通县代表队钱勇获得青少年代表队男子组其他拳术一等奖;海南州代表队严成钰获得青少年女子组其他拳术一等奖。

  举沙袋——大力士的较量

  与此同时,举沙袋比赛也在海东市体育中心激烈上演。举沙袋是民运会一项传统的举重项目,参赛选手在比赛时需将沙袋抗于肩头,将沙袋扛至2米处的终点。经过数轮比赛后,玉树藏族自治州代表队阿思、百松、尕玛成来、海南藏族自治州代表队索南尖措、玉树州代表队扎斗分别获得65公斤级、75公斤级、85公斤级、90公斤级、90公斤以上级别的一等奖。(陈晨石成砚陈俊罗珺)

  民运会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平台

  “多杰、多杰,我赢了!”10月13日上午10时,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藏棋比赛现场,年仅10岁的玉树选手索南多加跑到主席台前,面对坐着的多杰仁青兴奋地喊道。

  “少吹牛,三局两胜,你还有一局没赢,这能算数?”有些不服气的多杰拍着胸口说“要不咱俩也较量较量!”说话间两名小选手在一幅刚空下来的棋盘上摆开了阵势。

  听到两人充满童趣的对话,全场顿时笑翻。

  忍俊不禁的选手和裁判员纷纷围过来“凑热闹”,而另一边刚下赛的11岁选手德洛立马兴趣满满,小大人似地坐在一边安静观战。

  索南多加和另外5个小伙伴均来自三江之源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是玉树市红旗小学四年级学生,属本届民运会年龄最小的运动员群体之一。

  “盛夏,黄南草原如茵绿草向天边铺展,蓝天白云下,两个牧童就地取材玩盛行的牛角棋,该棋是在牛角形图案内画几条‘之’字线条,一方持一颗羊粪意为黑子,一方持两颗小石子意为白子,黑子代表狼,白子代表羊,下棋就是想尽办法不让狼吃掉羊,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小孩普及最朴实的生存法则。”本届民运会藏棋仲裁委员会委员、省文联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娘吾才让教授说,藏棋细分为牛角棋、阳光拉萨棋、九子棋、三连棋等十几种棋类及玩法,类似于围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青海、西藏等地流行较广,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届民运会期间,西宁、海东等8个州市、7个县、省内三所本科大学共11支队伍、97名运动员参加藏棋类玖棋、孜玖、国王与大臣等三项竞赛。

  “以‘玖棋’为代表性各棋种是以藏民族智慧的结晶,属藏棋的核心棋种,也是中国民间棋艺的核心棋种。本届民运会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既可以感受各族群众一家亲的亲情,也可以感受各民族璀璨的文化神韵。”省体育局群体青少处处长、本届藏棋仲裁委员会主任郭全才介绍,本届藏棋赛共有两大亮点,一是第一次正式列入省级大赛,二是近百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民族,折射出各族群众水乳交融、和谐共进的精彩。此外,本届藏棋赛产生的优秀选手,将代表我省出征下一步在西藏举行的全国藏棋大赛,在更高平台、更高层面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藏族非遗文化。

  “藏棋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承载着民族情感,对培育民族间的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藏棋总裁判长角巴东主表示,今年藏棋首次参加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对让藏棋由民间乡野走进公众视野、“迈”上国内国际赛场,对保护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完善地域文化体系,提高民族自豪感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在乐都康养中心的马术赛场,运动员和赛马人马合一,在环绕赛道上风驰电掣,进行体力耐力和智慧的较量。总裁判长马金国带领裁判员,一丝不苟地关注着赛事的每一道环节。

  马金国告诉记者,本届马术比赛有来自海南、海西、海北、玉树、黄南、果洛、门源的7支代表队、89名运动员分别参加速度赛马、走马和马上两项等三大项马术比赛。民运会的举办,对进一步传承弘扬悠久的青海民族民间赛马文化,展示大美青海浓郁的民俗风情、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促进各民族间交流和团结等方面意义重大。

  民族式射箭比赛仲裁委员孔亚平表示:“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射箭是此次民运会热门项目之一,如今这个运动已基本覆盖全省。”

  民运会射箭比赛的“大热”折射了全省各族群众通过健身追求健康生活,并从中感受传统体育竞赛带来的乐趣。对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等方面也起到促进作用。(陈俊石成砚陈晨)

  押加:力量与技巧的双重较量

  “加油!加油!”“再给一点劲儿,再往前一点点。”“脚一定要扒住地面,不要泄气!”

  9月13日上午,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押加项目在海东市体育中心开赛。水泄不通的观众和热烈的欢呼声引得大家不时向赛场的方向望去,走近一看,精彩刺激的比赛让人流连忘返。

  “押加”也称大象拔河。比赛时在平地上划两道平行线作为河界,两名男子将一条长约10米的绳子两头打结,从各自胯下穿过,经腹部套在脖子上,背对背站在河界两边,模仿大象姿势,两手与脚尖着地,以脚、腿、肩、颈的力量发力向前,直至一名运动员把系在绳子中间的标志拉过自己的河界。

  在青海农牧区,节假日时各地都会进行押加比赛。农闲时,在牧场或田间,人们把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练习或进行比赛。因为押加比赛的规则、设备较为简单,较好实现,加之又没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使得这项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易于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

  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参赛选手切杰才让,是一名高三学生,刚刚以二比零的分数赢下第一场比赛的他,在谈起押加项目时,神情中尽显愉悦:“我小的时候,就经常见我爸爸在拉押加,那时候村子里也有比赛,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这次来参加民运会,我们在学校里也训练了几天,接下来还有两场比赛,我会尽全力赢得比赛。”

  切杰才让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省的大型比赛,感受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支持,也非常感谢给少数民族运动项目搭建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

  谈话间,切杰才让的教练跑过来让他赶紧做热身运动,在简单地拉伸后,切杰才让和教练互相击掌,大吼一声给自己鼓劲,套上绳子站在赛场中间,等裁判一声哨响,坚毅的眼神立马出现,在观众们的呐喊助威下,又一场精彩的比赛开始了……

  比赛间隙,押加项目裁判长马国良介绍:“今天因为下雨,我们临时调整了场地,从比赛中可以看出,各队运动员准备十分充分,技术、规程上执行得也算到位,运动员和教练员很认真,对规则的掌握,对级别的分布还是比较合理。押加这个项目主要是身体综合能力的体现,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力量,从特点来讲的话大级别比小级别要好看,因为相持的力量和时间会长一点,观赏性好。”

  本次民运会押加项目设61公斤级、68公斤级、76公斤级、85公斤级、95公斤级和95公斤级以上6个级别。共有60名运动员参赛,在通过72场比赛后产生6个级别的一等奖。(罗珺)

  让每一次打分都在“阳光”下

  “特别严格”是张蓉形容本届民运会传统武术比赛裁判工作时的用词。作为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传统武术项目的裁判员,张蓉深刻地感受到了全省传统武术竞技环境在向好、向上、向善发展,赛事内容日益标准化、规范化,尤其是全行业对公平、公正的诉求正逐渐得到体现。

  9月13日,本届民运会传统武术比赛现场,记者亲身感受了张蓉口中“特别严格”的裁判现场:通过现场抽签决定的5位裁判员,利用眼前的电子评分系统进行现场打分。在正式比赛开始前,遇见“熟人”选手的裁判员主动申请避嫌轮换。赛后,每一位裁判员的打分情况会实时显示在场馆内的电子大屏幕上,每一轮的打分情况和分数计算都受到裁判长和仲裁席双重监督,仲裁席上放置的摄像机对比赛现场全程录像监督……眼前,一系列看得见的措施确保了每一次打分都是在“阳光”下,评分过程透明可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5岁开始练习传统武术的张蓉既做过选手和教练,现在成为裁判员的她清楚地明白,公平公正对于每一个心怀梦想、从小刻苦练习传统武术的孩子所具有的意义。

  “在此次民运会中,我会尽心尽力,凭良心评判。”张蓉说。(石成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