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事业 / 民族经济

脱贫攻坚一线故事:“姐妹俩”一起摘掉了“贫困帽”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9-30 10:10    编辑: 陈悦         

  孙巧贤和孙珍贤,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西村的一对亲姐妹。姐姐孙巧贤今年52岁,从外表上看,她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脸上爬满生活磋磨的痕迹。的确,过去那些年,她过得太苦了。

  客观地说,2008年孙巧贤家盖房子的时候,家里的光景还算不错。崭新漂亮的砖瓦房盖起来,那时她对生活充满期待。虽然屋里的电视还是100元钱买的二手货,但她想,只要和丈夫黄占德好好努力挣钱,新家具慢慢都会有的。

  孙巧贤家有0.6公顷地,地不是太好,不怎么长“东西”。她去别人的枸杞地里帮人摘枸杞,一天能有个百十元钱,老公去外面打打工,两口子省着点花,能养两个孩子,还能稍微存下点钱。

  然而2011年,丈夫黄占德因肝病住院了。从此,这个家庭走上了下坡路。丈夫的病要月月花钱买药,但又干不了体力活,也就只能在家养几只羊卖点钱用。孙巧贤自己也得了关节炎,走路都疼,也没法去打工了。家里的积蓄很快就花完了,然后,孙巧贤开始借债,东家借完西家借,拆了东墙补西墙。

  到了丈夫生病的第三年,借钱已经非常困难了。事情明摆着:家里男人有病,女人干不了活,谁知道借的钱能不能收回来。

  没办法,孙巧贤去医院找大夫:“大夫,我们实在没钱了,药能不能不吃了?”大夫也很为难:“我给你开的已经是最便宜的药了,药不能停,停了病人有大麻烦。”

  那妹妹呢?孙巧贤的妹妹是不是能帮一把?事实上,妹妹家的日子也不好过,跟姐姐一样,也是丈夫生病,也在苦苦支撑,根本没有能力帮助孙巧贤。姐妹俩见了面,也只能找些话互相安慰,至于日子,过一天是一天了。

  这就是精准扶贫开始时,工作组看到的姐妹俩的家境和生活。第一书记祁子文回忆,当时两家的生活都非常困难,饱一顿饥一顿,为了省钱,吃的洋芋是别人不要的洋芋,买的面是不新鲜的,看得大家一阵心酸。

  目睹这种情景,工作组和帮扶单位都下了决心,一定要让这姐妹俩过上正常的生活。具体怎么帮呢?在就业上想办法。子女能就业的帮助就业,能劳动的想办法找活。

  一年多过去了,姐妹俩的生活有多少变化?只要去她们家里坐坐就知道了。

  孙巧贤家客厅里,摆着一台55寸的液晶电视,这是去年买的,将近4000元,也是家里多年来添置的第一个大件。当上了护林员的她下班回家,满脸笑容。

  “我现在是林业局聘用的护林员,每个月工资3000元。”孙巧贤说,“我姑娘职校毕业了,经过就业部门推荐在城里上班,一个月也有2800元,日子比过去好太多了。”

  为了照顾有关节炎的孙巧贤,林业部门把她分在了村子附近的林地,离家近,照顾丈夫方便。而从去年开始,她家不再借钱,开始一点点还账。

  “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要不是政府帮一把,真的就走不出来了。我妹妹家也脱贫了,你们可以去她那儿看看。”孙巧贤说。

  跟姐姐不同,妹妹孙珍贤自己一直没有能力盖房,直到去年才搬进了政府补贴的新房里,谈起变化,她比姐姐更加感慨。

  “这套房子政府补了7万元,不然我住不上新房。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家以前是啥样,墙上的裂缝能把手塞进去,我用破布堵起来还是漏风。害怕房子倒了,我用木头顶着墙,当时准备如果撑不下去了,就弄个彩钢房住吧。”说着说着,孙珍贤的眼中似有泪花。

  “这些帮扶的干部们来了以后,天天为了我家的事情在跑。给我解决房子,给我找工作,给我女儿联系单位……”说起现在,孙珍贤又开心起来。如今,她也成了护林员,工资和姐姐一样,女儿也在一家企业上班,每月能挣5000元。

  第一书记祁子文说,有了稳定的就业,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才能有稳定的生活。看着她们姐妹俩能过好,吃上好饭,住上好房子,他们就觉得扶贫工作才有了意义。(黄瑾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