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族服务 / 民族事业 / 民族教育

最美教师风采:玛多草原上的 “妈妈盖尔干”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9-10 10:47    编辑: 马燕燕         

  严进蓉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类院校。2008年7月毕业于江西九江学院语文教育专业。

  “学校里一至六年级只有69个孩子,给我分的二年级全班只有13个学生;宿舍里墙壁黑漆漆的,光线暗得让人着急;大家说的都是藏语,我一句都听不懂;那时候每月工资只有850元……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凉了,感觉在这里一天都待不下去。”严进蓉回想起当年被临聘到玛多县扎陵湖乡寄校时,姑父送她去学校,一路上激情澎湃的热情被遥远的路途和远处山脚下的几排房屋浇灭的情景。

  但是,爱,是克化一切困难的利器。抱着先试一试的态度,严进蓉留在了学校。孩子们看到她这个汉族老师,稀罕得不得了。她上课时,他们跟着她进教室;她下课在校园里转转,他们又跟在她身后与她一起转;她进宿舍了,他们就趴在窗台上看着她。时间久了,孩子们与她有了感情,更巴不得一天24个小时都能见到她。

  周末的时候,严进蓉带着那些回不了家的孩子们,到辽阔的大草原上玩耍。临行前,给孩子们带上足够的水、干粮的同时,还要准备两三个大袋子。回来的时候,她们满载而归,大家一起捡拾的牛粪是整个冬天烤火取暖的必需品。到了冬天,严进蓉早早替孩子们盘好泥炉,生好火,暖融融的教室里书声琅琅,与之一起缓缓升腾的,不仅是炉火的温度,更有师生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情谊。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求知若渴的目光,严进蓉似乎找到了在这个艰苦闭塞的地方留下来的充足理由和无限勇气。“这里的孩子们需要知识,需要用知识来改变现状和命运。一定要坚持下去。”就这样自己给自己打气,保持着原有的初心。

  2010年严进蓉参加考试正式入编,2012年3月调到玛多县花石峡镇藏文中心寄宿制小学,任教务副校长。作为教师,严进蓉视所有的学生为亲人,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她深知,要和少数民族师生更好地沟通,就必须掌握民族语言,和他们交心。为此,严进蓉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向藏族老师学习基本的藏语日常用语,并和其他任课教师齐心构建藏汉语交流环境。为了能融入到藏族同事、学生和家长中间,她尝试着穿起了藏袍,爱上了酥油糌粑,学会了用刀分割牛羊肉。为了让学校的教学活动能得到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她甚至每逢镇上召开村民大会,都要借机向大家征求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这使得她与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感情更深了,做起工作更方便了。在全校400多名学生眼里,她是孩子们可亲可敬的“严妈妈”,在当地牧民群众心里,她是靠得住的“盖尔干”(藏语:老师)。

  严进蓉面对的是牧区里的孩子,这里信息闭塞,学习氛围弱,所以想让学生成才,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要操心到各个方面。周末经常有很多同学回不了家,她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和孩子们聊天、看电视、辅导作业,还帮他们洗头、洗衣服、洗桌布,给男生剪头发。

  这当中让严进蓉记忆最深的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叫彭毛叶忠,有一次下大雪,她不小心在校门口滑倒了,脸上手上血流不止,当时严进蓉刚好路过看到后,立即抱着她跑到校医那里进行清理、包扎,每天帮她换药。这一切让彭毛叶忠很感动,每次看到她,都会激动地跑到她跟前,抱住她,说“严老师,您就像妈妈一样,我喜欢你。”听到这句话,严进蓉幸福感满棚。

  另一个学生叫仁增卓玛,父母双亡,更是严老师的“忠实粉丝”。2014年冬天,仁增卓玛坐外公的摩托车返校途中,一只脚被后轮毂轧伤。由于家境贫寒,外公根本无力送她去医院治疗,严进蓉得知情况后,几次到仁增卓玛家里探望,并设法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帮助他们支付医疗费,购买营养品。慢慢地仁增卓玛的脚伤恢复了,又出现在校园里,并发奋的学习。仁增卓玛说“严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我也要好好学习回报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严进蓉和同事们创办了《初升的太阳》校刊,研发了《我的家乡—花石峡镇》、《我爱学汉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爱跳锅庄》等校本教材,这些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师生开阔视野,构建特色多元的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校的教学成绩逐渐提高,教学氛围越来越浓,学风校风越来越好。

  从教9年,严进蓉用敬业和奉献感受着一名教师的辛苦和幸福,现在的她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心系牧区,爱洒高原”在严进蓉这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她工作学习生活的座右铭。(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