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青海黄南州:他的牧场成了村里的“致富驿站”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栾雨嘉 芈 峤    发布时间:2025-11-17 10:08    编辑:马秀         

  11月12日,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寒风萧瑟。走进泽库县利众家庭牧场,一股活泼的生气扑面而来。“泽库斑羊”几个硕大的字赫然在目,几十只羊在开阔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羊没有单调的纯黑或纯白色,反倒各有各的模样:有的半身白半身黑,界限分明;有的白褐交织且身上布满细碎斑点。远远望去,每一只都像穿了件独一无二的“花毛衣”,为冬日沉寂的草原,增添了灵动又温暖的色块。

  “我的羊‘颜值’很高吧!”家庭牧场场长措干巴语气中满是得意,“这段时间母羊进入产羔旺季,一共添了100多只小羊羔,我以每只2000元的价格卖了这批羊羔。当地喜欢这个品种的养殖大户已经提前交了定金,就等着明年开春拉走呢!”

  “我是‘草原的儿子’,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2008年,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后,措干巴毅然回到家乡,扎进这片熟悉的草原。

  “泽库以畜牧业为核心,家乡要想发展,个人要闯出自强路,必须牢牢依托本地资源,把优势转化为发展力。”这份对家乡资源的敏感,其实早刻在措干巴的骨子里。学业之余,措干巴跟着家人在草原上数羊、看羊,练就了甄别羊品种的“火眼金睛”。“那时候家里主要养殖普通绵羊,偶尔会混着几只斑羊。斑羊虽数量少,却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目光。”他回忆,斑羊是本地绵羊和野生盘羊自然杂交的品种,不光体格比普通绵羊壮实,身上的花纹也丰富,在草原上极具辨识度。

  “当时就觉得这羊太好看了,打心底喜欢,也总惦记着。这份惦记,成了后来保护斑羊、养殖斑羊的起点。”

  为了圆这份斑羊养殖梦,更为了留住这个珍贵的本土品种,措干巴下了狠劲。他走遍周边牧民的草场和羊圈,在几千只羊里一只一只挑、一遍一遍看,专找体格壮、花纹正、血统纯的斑羊。遇到合心意的,哪怕要花七八千元,甚至一万元的高价,他也咬牙买下,前前后后凑齐了七八只,把这些羊赶回自家牧场,开启了斑羊养殖路。

ScreenShot_2025-11-17_065200_558

措干巴抱着小羊羔。栾雨嘉 芈 峤 摄

  在措干巴的悉心呵护下,一只母斑羊下了小羊羔。“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养殖大户花2.5万元买我这只品相佳的羊羔,那时真正尝到了养殖特色种畜带来的实惠。”

  “小试牛刀”后,措干巴卖掉家中的铺面,筹集38万元引进80多只品种更佳的母斑羊,又租了666.67公顷草场,顺势建起家庭牧场,把零散的养殖,一步步推向规模化。

  如今,措干巴的斑羊存栏量已达400只,养殖方式早已告别自然配种、自然养殖的模式,升级成科学高效的新模式。

  措干巴通过上网查资料,跟着县上的技术人员学习,掌握了选种、同期发情、科学饲喂的技术。他推行“7+5”养殖新模式,7个月的斑羊在草场吃鲜草,5个月的舍饲养殖补喂豆粕、碎玉米、燕麦草等饲料,既保护了草场不被过度啃食,母羊产羊羔也能从一年一胎变成一年两胎。

  “我现在主要发展‘羔羊经济’。斑羊生长快、脂肪少,纯肉能达到50公斤,没有膻味,母羊产奶量也高,肉质细嫩多汁,妥妥的原汁原味草膘羊。别人一只羊最多卖几百块,我这羊平均一只能卖1000元,一年下来收入40万元。”

  自己富了,措干巴从没忘记乡亲。如今,他的牧场成了村里的“致富驿站”,带动同村8位村民务工,其中还有几位脱贫户。“夏天草场放牧,一个月工资3000元;冬天转入圈养,一个月也有2500元。不光给工资,村民要是想自己养,还能在这买优质羊羔。配种、发情调控、羔羊断奶、科学饲喂这些技术,我也都毫无保留地教授。”说起乡亲们的变化,他笑得格外实在:“现在,靠在牧场干活,不少人还了贷款;还有些人家,孩子的学费、家里的生活费,靠着这份收入搞定了!”

  措干巴没离开过草原,却把草原上的资源做活了、做火了。从返乡学子到“斑羊致富带头人”,他守着对家乡的热爱,把一只羊的“颜值”变成“价值”,既护住了本土好品种,也带着乡亲们走出一条扎根草原的增收路。他的日子,就像牧场里那些穿“花毛衣”的斑羊,越跑越有奔头。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