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青海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不断强化数字赋能与精准监管,扎实做好冬季取暖救助资金发放工作,有效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5.42万人,特困供养人员1.93万人,实施临时救助7.04万人次,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补助资金20.64亿元。
今年以来,青海围绕社会救助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出台《青海省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明确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条件、认定程序、救助措施,为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扩围增效目标。严格落实“就业成本扣减”“家庭收入豁免”“单人保”“低保渐退期”等低保扩围增效政策,增强政策可及性,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通过整合民政、人社、教育、卫健、住建、医保等多部门数据资源,实现救助信息有效汇聚与定期交换。截至三季度末,省民政厅与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累计交换数据45.4万条;出具核对报告39.49万份;开展跨省及省域核查774人次。经核查后,新增符合条件救助对象1347人,退出不符合条件对象2779人。
截至9月底,按照城市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每年每户1000元、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每年每户800元的标准,为全省16.74万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资金1.42亿元。对发放后基本生活仍困难的家庭,及时启动临时救助。自2017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冬季取暖救助制度以来,已累计为147.17万户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发放取暖救助资金12.52亿元。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