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青海西宁“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累计收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1547件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范程程 燕卓    发布时间:2025-10-24 13:49    编辑:路国珍         

  深秋的西宁已有寒意,而西宁市城中区石坡街71号院戴永龙家中,暖意融融。

  “要不是社区帮忙,我真不知道该咋办。”10月21日,76岁的戴永龙紧握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说。这位老人真诚的感激,是西宁市开展“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生动缩影。

  就在不久前,石坡街社区工作人员在例行走访中发现,戴永龙老人腿部浮肿、行动艰难,而他的儿子身患残疾,父子俩面对困难手足无措。社区立即启动一日一帮扶专项机制,开启了一场温暖的全链条帮扶。

  “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医院,陪老人就医,住院期间轮流陪护,还为他购置了生活用品。”石坡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光辉介绍,老人出院后,社区的关爱仍在延续——爱心送餐员每天准时送去热乎的午饭,计生专干帮忙申请各类保险和救助补贴。从医疗报销到生活补贴,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

  在石坡街社区,这样的暖心故事并非个例。今年以来,该社区已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超500件,无论是老旧小区管道维修、邻里纠纷调解,还是困难家庭救助、就业培训,都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这得益于西宁市创新构建的“走访、反馈、解决、回访”全链条服务体系。去年12月,西宁市委社会工作部在西宁主城区4个社区启动试点,今年3月,西宁市委常委会每月一题研究后,将试点社区范围扩大至16个,推动扩面提质工作。

  其间,西宁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引导社区干部将“12345”便民服务热线作为问题和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引导社区工作人员用好专席工作机制,构建“走访发现—分级处置—部门响应—办结回访”闭环体系。其中,西宁市城北区山川社区结合入户走访建立“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一定二研三巡回”“三事分流”等群众工作法,推动问题闭环解决。

  为避免“形式化”,西宁市将“能敲开门就是进步、能拉家常就是成效”作为入户走访工作的重要环节,指导各试点社区根据不同群体特点,灵活掌握入户频次和工作方式,通过温情预约、分类错时、熟人引荐等方式实现精准进门,将传统走访升级为有温度、有效率、有深度的治理实践。

  面对社区干部在入户中可能遇到的方法不灵活、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短板,西宁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联合西宁市委组织部对100名社区党委书记进行轮训,邀请青海民族大学教授为120名社区干部辅导社会工作事务,并组织案例分享,全面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截至目前,西宁市累计入户54277户,社区入户预约成功率从52%提升至78%,开门率从45%提升至76%,社区入户覆盖率从46%提升至82.9%。此外,通过常态化、持续性地与群众互动交流,初步构建了“入户感知—前瞻预判—主动应对”的工作闭环,推动问题发现在早期、化解在萌芽。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收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1547件,帮助困难群众466人次,化解矛盾纠纷596起,排查处置安全隐患684处,16个试点社区12345热线投诉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13.1%。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