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5年西北地区家政服务业职工职业技能邀请赛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圆满落幕。当西北五省区的近百名家政精英共聚土乡,一个问题自然浮现:为何这场行业盛会选择在互助举办?答案藏在当地家政从业者的故事里,藏在赛场选手的感受中,也藏在地方发展的布局里。
万人增收 互助家政背后故事多
9月8日,赛事启幕前一晚,与邀请赛配套的行业大讲堂在互助县开讲。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政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从业者共聚一堂,围绕政策赋能、数智转型、人才培育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主讲台上,来自互助县互相家政集团有限公司的马菊安讲述了她的职业转型经历。41岁的马菊安进入家政行业之前,是互助县塘川镇中心幼儿园的老师。2024年,因孩子上高中需要人照顾,马菊安无奈之下辞掉幼师工作。孩子考上大学后,重新找工作的马菊安看到了一条互助家政的服务视频:服务人员帮助独居老人打扫房间,陪行动不便的老人聊天,给老人做饭……这些温暖画面让她找到了新方向。
接受专业培训的过程中,马菊安学习了护理常识、沟通技巧和紧急情况处理,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居家养老服务者,适应了从幼师到养老护理员的转变。
马菊安的故事,正是互助家政从业者的一个缩影。在互助,家政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传递温暖、实现价值的平台。如今,互助家政品牌已累计带动就业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超13亿元,“家政带货”增收达1.27亿元,完成了从“一人就业”到“万人增收”的转变。
细节藏巧 选手眼中的“互助实力”
如果说从业者的故事勾勒出互助家政的温度,那么赛场内外的细节,则展现了互助家政的实力。9月9日,互助现代家政实训基地内,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务服务员、母婴护理员4个项目同步开赛,现场秩序井然。
育婴员实操考场内,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参赛选手尹梅认真向裁判员演示婴儿操的做法。候场区,家务服务员李风宇仔细检查工具包,确认抹布、清洁剂等是否齐全。这两名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选手,用亲身感受道出了互助承办赛事的实力。
从事育婴工作7年的尹梅为了参加这次赛事,提前3个月打磨技能。站在互助的赛场上,她注意到一个细节,“实训基地一楼有一家互助家政用品工厂店,听说工厂已和多个厂家达成合作,直供家政用品有30多种100多款,从业人员还能靠智能平台接收订单。从这种便捷程度就能看出互助家政能发展成品牌不是偶然。”尹梅说。
候场的李风宇听说互助家政已带动4.5万人就业,忍不住称赞道:“这个数字让人很震撼。从事家政服务多年,大家最看重行业的规范化程度。互助已经有成熟完整的产业链,这次来参赛不仅是比拼,更是来交流学习。”
聚力成链 把家政做成朝阳产业
“家政服务是大民生,更是朝阳产业。”海东市委副书记王述友在赛事开幕式致辞中说。
依托“党建引领、政府扶持、市场主导、联盟支撑、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互助家政”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已经由单纯的劳务品牌升级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品牌。互助率先在全省建成互助家政智能数字平台,在青海胜利宾馆、互助县政务服务中心、威远镇北街社区等15处重点部位,投放互助家政进社区智能终端一体机,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实现家政从业人员与市场用工需求无缝对接。
对互助而言,家政服务业早已不是“小零散”的行业。从专业培训体系,到“双语护工”特色品牌,再到上万人的就业规模,互助家政已形成“培训—就业—服务”的完整链条。当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家政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优质服务,家政产业的价值也就凸显出来。
2022年至2024年,互助县已连续3年承办青海省家政技能大赛,积累了成熟的办赛经验。此次西北地区邀请赛“花落”互助县,正是因为这里有扎根民生的产业根基、特色鲜明的品牌优势,更有带动就业、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行业担当。随着赛事的推进,互助家政定会书写更多故事,而“为什么是互助”的答案,也将在更多人的奋斗中愈发清晰。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