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陈晓宁:开最稳的动车 当最好的司机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徐变银    发布时间:2025-09-06 08:44    编辑:张丽娟         

  8月28日10时许,距离西宁火车站5公里外的西宁动车运用所,身着制服的陈晓宁在值班日志上郑重签下姓名。作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机务段的一名动车司机,他当日负责D2688次西宁至兰州段的动车组列车运输任务。   

陈晓宁安全行车中。

  晨光中的第一道防线

  发车前两小时,陈晓宁已准时抵达动车运用所,开始行车前的准备工作。

  在门口的镜子前整理好仪容后,陈晓宁走向派班室的酒精测试仪——这是动车司机出勤的第一道关卡。他深吸一口气,对准酒精测试仪平稳吹气,屏幕很快跳出“0.0mg/100ml”的数值。

  “开车前严禁饮酒是铁规矩,我们手上握着乘客的生命安全,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陈晓宁说。

  过了酒精测试关,陈晓宁来到出退勤一体机前,输入工号与车次后,D2688次的运行计划清晰呈现。他逐字核对限速区段、限速值等关键信息,还通过“朗诵-复诵”方式确认数据无误。

  陈晓宁说:“这些数据是行车的‘神经中枢’,毫厘之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多日阴雨天气,认真倾听派班人员传达的汛期行车安全卡控措施及重点注意事项后,陈晓宁按压指纹、身份识别后,准时出勤。随后,他走进存车场,登上动车组的驾驶舱,熟练地调整座椅,打开监控系统,逐项自检设备指示灯依次亮起、闪烁、稳定,所有设备均显示“自检良好”。

  紧接着,陈晓宁在键盘上输入车次参数,设置ATP(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是‘智能保镖’,但司机绝不能依赖它,时刻保持警惕才是根本。”陈晓宁说。

  11时38分,陈晓宁右手平稳推动操纵杆,动车缓缓驶离动车运用所,朝着西宁火车站进发。

  60秒1次的安全提醒

  12时,陈晓宁再次确认仪表盘数据,拿起数字无线对讲设备沉稳汇报:“D2688次司机准备完毕,请指示!”

  此时的西宁火车站候车大厅里,D2688次列车开始检票。陈晓宁目视前方,关注动车的各项数据,等候发车信号。

  12时15分,出站信号绿灯亮起!陈晓宁推动操纵杆,列车平稳驶出站台。窗外的城市飞速倒退,动车速度表指针稳步攀升至每小时200多公里。

  驾驶舱内的陈晓宁,视线始终在前方信号灯与仪表盘间切换。每隔约60秒,他的脚尖便会踩一次无人警惕按钮——这是防止长时间驾驶走神的安全保险。

  “超过60秒不踩,列车会自动紧急制动,就是提醒司机时刻保持清醒。”陈晓宁说,“弯道多、坡度大、隧道密集,这是兰新客运专线青藏集团公司管内线路的特色‘考题’。既要保证平稳舒适,又要精准控速,容不得半点马虎。”

  自2014年成为一名动车司机,陈晓宁已在兰新客运专线上不知跑了多少遍,沿途路况早已刻在他的脑海里。随着路况变化,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微调操纵杆,每一次对操纵杆位置的修正,都藏着千锤百炼的经验。

  “对动车司机而言,动态瞭望是贯穿全程的终极考验。”陈晓宁说,他们要在极速行车中,紧盯前方1000米外的轨道、信号灯与线路标识:既要从倒退的地貌里精准捕捉隧道入口、弯道警示,预判坡度变化;又要在阴雨、雪雾天气中穿透遮挡,分辨信号灯的黄绿红。

  陈晓宁说:“哪怕一秒视线偏移,都可能错过险情预警。我们多一分专注,旅客就多一分安全。”

  13时18分,列车准时停靠在兰州西站。陈晓宁随即拿起行车日志,记录运行状态、设备表现、天气变化与细微异常——这既是对本次行程的复盘,也是为后续行车积累经验。

  交接班后,陈晓宁的身影融入出站的人流。待休整两个多小时后,他又将踏上下一趟值乘旅程。

  风雪中的安全守护

  兰新客运专线青海段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气候多变是这里的常态——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可能就阴云密布、雨雪突袭,给列车驾驶带来极大的挑战。对陈晓宁而言,除了精准操控与时刻瞭望,熟练应对突发状况也是高原动车司机必须掌握的硬技能。

  有一年冬天的一次值乘经历,让陈晓宁记忆犹新。当时,他驾驶列车行驶至祁连山脚下时,原本晴朗的天气突然下起大雪,很快轨道上就积了一层雪。他突然感到列车轻微晃动,仪表盘上的速度表指针开始不稳定。凭借多年的经验,他立刻判断出是车轮在积雪钢轨上出现空转,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列车牵引力下降,甚至引发制动失效。

  陈晓宁第一时间通过数字无线对讲机向调度中心汇报,立刻按下撒砂系统按钮,列车底部的撒砂装置开始向钢轨撒细砂,增加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他双手紧紧握住操纵杆,缓慢调整牵引力,避免因牵引力过大导致空转加剧。

  “当时心里确实有点紧张,但不能慌,一慌就容易出错。”陈晓宁回忆说,他的目光在前方轨道、仪表盘与撒砂系统指示灯之间快速切换,密切关注列车运行状态。大约1分钟后,列车的晃动逐渐减弱,速度表指针恢复稳定,他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随后,他继续保持低速行驶,直到列车驶出积雪区段,确认线路无异常后,才逐渐提升车速,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

  从发车前的精心准备到行驶中的全神贯注,再到抵达后的细致复盘,动车司机陈晓宁的日常工作,是众多高原动车司机的缩影。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将安全二字刻进每一段行程,让高原铁路成为连接远方与家的平安线,守护万千旅客的平安归途。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