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在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22号院新打造的彩色塑胶空地上,居民尹女士正在新安装的智能划船器上锻炼身体。
胜利路22号院共有5栋楼18个单元,去年,该小区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在实施楼本体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期间,我们向城西区城乡建设局提出了安装健身器材的申请。当时建设局的工作人员给大家看了几个样品,让群众参与挑选,最终大家选中了心仪的健身器材。”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王宏杰说。
随着工程完工,胜利路22号院小区的智能健身器材同步投用,吸引了不少居民前去锻炼身体。
在彩色塑胶场地上,城西区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办公室工作人员刘洋指着健身器材上的智能屏幕说:“这些健身器材顶部的太阳能板,吸收能量后会智能发电。人运动时,屏幕能实时呈现运动时间、频率、速度、卡路里等数据,还能扫码在手机上获取运动数据,健身锻炼更科学。”
小区空地南侧,几名工人正忙着组装儿童滑梯。刘洋说,现在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居民需求,增设儿童娱乐区。像胜利路22号院这样场地有限的小区,就将儿童娱乐区和老年健身区融合到一起,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
距离这片空地不远处,一座名为“暖心加油站”的电动车充电棚格外显眼。这里不仅能有序停放电动车,7个双头充电桩还可同时为14辆电动车充电。
“以前老旧小区改造并未将电动车充电棚纳入其中,但现在骑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只要小区居民有需求且小区硬件条件允许,我们就免费安装充电设施。”刘洋说。
同样受益的还有黄河路17号院。该小区入口处的共享智能电动车充电桩棚,解决了居民多年来的充电难题。“我们小区建成20多年了,但电动车充电一直是大难题。以前,有的居民冒险私拉电线飞线充电,安全隐患大。”小区物业人员夏文军介绍。
去年,该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时,根据群众提议,城西区相关部门为该小区免费建设了一座共享智能电动车充电桩棚。“我是2003年住进这里的,以前都是从4楼往下吊插线板给电动车充电,下雨天总担心漏电,现在没这个烦恼了。”该小区居民李先生说。
近年来,为改善老旧小区环境,城西区下大力气实施了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内34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尤其是针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改造工程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