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党员家庭代办站”里的民生温度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芦舜    发布时间:2023-09-08 09:19    编辑:易娜         

  “走,到我家坐坐。”8月29日,74岁的宋建忠在小区里和相熟的邻居打招呼。他总是笑容满面,经常热情邀请邻居到家中做客、聊天。

在“党员家庭代办站”里,大家齐聚一堂,共商小区建设事宜。(张启凤右三、宋建忠右四)

  宋建忠是西宁市城北区火车西站街道办事处湟水河畔社区党总支第二党支部成员,他所在的新建小区有3000多户居民,1万多人。为促进邻里和睦,共建文明小区,湟水河畔社区党总支组建“党员家庭代办站”。热心的宋建忠立即响应,设立了小区第一个“代办站”。

  有着36年党龄的宋建忠,热心又细心。他当过木工,动手能力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大集时,他就帮居民修凳子等物件。看到对面楼房有一处保温层被大风吹落,他立刻联系物业公司反映情况,墙面很快得到修复。这些天,西宁公交卡升级,一些老年人不知道怎么办理,他就先去了解办理流程,回来给大家讲。他说得耐心,老人们听得明白。

  “‘代办站’的功能主要是收集民意、反馈意见、协商解决、化解矛盾。”宋建忠说,以前,小区楼道卫生不好,他听到居民的意见,反馈到物业公司,物业公司调整打扫次数,居民生活环境变得更干净。

宋建忠、张启凤夫妇。

  和宋建忠一样,他的妻子张启凤也是热心人。楼下邻居因为噪音产生矛盾,在微信群里吵了起来。看到信息,宋建忠出面劝解,张启凤也来帮助。

  张启凤找邻居谈心了解事发原因。原来是楼下的一名住户喜欢安静,但楼上的老人在家使用健身器材发出的噪音,让楼下的住户感到难受。细心的张启凤多次调解,请邻居到家中做客,疏导心情。后来,双方的气消了,关系变融洽了。

  每周五,宋建忠遛弯时比平时要早回来半小时,因为他要组织同楼院的党员和居民代表,在“党员家庭代办站”召开“圆桌议事会”。

  “这次我们讨论解决小区外海西路上乱停车的问题。”“乱停车妨碍交通,大家有什么想法?”来参会的有小区居民,还有湟水河畔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海燕,物业公司经理孔金贵,一起协商解决停车管理、非机动车乱停现象等问题。此时,集思广益共促社区建设,居民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主角。

  “虽然我家是‘党员家庭代办站’,但小区里热心的党员、居民还有很多,他们都为小区建设贡献了力量。”宋建忠说,自己做的事很小,不值一提,小区变得越来越好,是所有居民和社区、物业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

  湟水河畔社区副主任赵阳和同事来到宋建忠家,聊一聊最近发现的新问题。

  “我们楼下有块凹地,雨水容易顺着凹地渗到墙里,能不能给解决一下。”“东院缺少健身器材,能否给安装几个?”宋建忠提出几个问题。

  赵阳告诉宋建忠,需要物业公司解决的,社区会及时去沟通,而小区缺少健身器材的事,已经上报到相关单位,只要发放下来,立刻会安装。

  除了小区事务外,“党员家庭代办站”也是学习园地。最近,社区开展学习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社区党总支送学上门。赵阳说,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小区建设以群众需求为依据,就离不开像宋建忠这样的老党员、网格员、热心居民。他们既是小区居民,也是社区人才库的一员,通过他们,反映居民最直接的诉求,让社区工作有的放矢,立见成效。

  “党员家庭代办站”是社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为居民做着看似寻常的“小事”,解决了居民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