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民生保障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来源: 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8-11 12:09    编辑: 朱月琴         

  春季招聘会现场。资料图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通过实施产业发展拓岗行动、组织转移就业增收行动等9项行动44条具体举措,着力促进就业工作“量”“质”同步提升。

  截至6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0%;城镇调查失业率较5月份大幅回落,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的较低水平。

  围绕就业服务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先后印发《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指南》,从完善就业服务职能、强化人力资源供给、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各类劳动者就业服务需求。

  服务有温度、就业有保障,高原儿女的就业幸福路越走越宽。

  枸杞采摘忙

  务工有“钱景”

  炎炎夏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安祥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千亩枸杞基地里,红艳艳的头茬枸杞压弯了枝头,采摘工马琪正细心地采摘着鲜果。

  “早在7月初的时候,我就向合作社的人打听今年什么时候招工,当听说头茬枸杞快熟了,就立马和同村的人一起买票来了德令哈。今年枸杞的长势好,我觉得自己的收入也不会少。”马琪说。

  采摘工马琪是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唐隆台村人,今年是她第四年来海西采摘枸杞。工作时,只见她一手抓住枸杞枝条,一手快速采摘果实,很快脚边的桶里就装满了枸杞鲜果。凭着熟练的采摘技巧,马琪去年的收入有5000多元,这让她对今年的采摘务工充满了期待。

  火红的枸杞,不仅给当地农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让越来越多的当地及外来务工者尝到了增收的甜头。目前,德令哈安祥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进驻枸杞采摘工百余人。

  “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000亩(约133公顷)枸杞,按照一个工人采摘2亩(约0.13公顷)的量来计算,大概需要1000名采摘工。”德令哈市安祥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福文告诉记者,未来一周,除了本省的务工者,还会有四川、宁夏、河南等外省区的采摘工陆续到来。

  据统计,今年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达45万亩(3万公顷),枸杞采摘工劳务需求达9万人次。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坚持开展枸杞采摘劳务对接活动,不仅为柴达木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也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拓宽了渠道。

  “提着桶走进枸杞地,就有收入。”这句话是“海西枸杞采摘”劳务品牌对经济带动的生动写照。如今,“海西枸杞采摘”已成为与“青海拉面”“青绣”齐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优秀劳务品牌。

  依托枸杞产业,我省每年可直接创造劳务经济近7亿元,将稳定带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约9万人,人均短期收入达7000元以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省内市(州)、县(区)间劳务协作交流,广泛搭建劳务用工对接平台,多渠道促进农牧区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

  为创业青年搭台

  因为喜爱青绣,2022年大学毕业后,来自山东的程冠斌没有回到家乡就业,而是选择留在青海创业。

  程冠斌在上大一的时候,学校组织实习,这让他第一次在素隆姑公司接触到了青绣,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期间,我就一直在接触青绣产业的运营管理,这是我选择青绣作为创业方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毕业后,程冠斌加入了青海高原青绣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

  “我们和青海高等职业学院达成校企合作,开设了‘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学校会聘请我们合作的绣娘当讲师,给学生教传统技法,我们也会让学生来企业实习。相较传统的一线绣娘,大学生更具创新思维,会帮助我们开发一些创新型的实体产品。”程冠斌觉得,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热情。

  怀着“以青绣为媒,创业一定能成”的信念,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青海赛区选拔赛上,程冠斌凭着“青绣产业一站式服务先行者”项目,成功进入省级决赛,并最终晋级全国总决赛。

  据程冠军斌介绍,“青绣产业一站式服务先行者”项目于2021年5月建设至今,已累计吸引140家企业(工坊)入驻基地,吸纳50名工坊带头人、1500名长期性和15万名季节性绣娘就业,已成为带动就业和振兴乡村的品牌项目。

  据了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中国创翼”赛事为引领,优化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以“筑巢引凤”的底层思维激励千千万万想创业、敢创新、能创造的创业者在青海扎根,帮扶千千万万有创意、可示范、能创优的创业项目在青海落地,助推全省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2.92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86万元。

  全方位向就业

  市场释放“红利”

  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较往年的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对此,我省积极响应中央部署,向就业市场释放“红利”、投放“工具”,全力促保高校毕业生就业。

  安排部署“民营企业招聘月”等13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构建“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时时有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结合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和疫情防控要求,指导各地举办“小规模、专业化、多形式”专场招聘活动,拓宽岗位信息发布渠道,组织开展“直播带岗”,搭建企业和劳动者高效对接平台。上半年,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358场次,发布岗位信息14.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

  通过就业政策进社区、招聘信息进社区、就业服务进社区和突出重点群体服务的“三进一突出”方式,累计推送就业岗位信息1万余条,宣传政策6.2万人次。

  聚焦各类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用工问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深入西宁、海东工业园区开展重点企业用工调研,指导各级人社部门通过建立机制、落实政策、搭建平台等实招,全力以赴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上半年,累计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1.4万人,组织15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