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聚焦民生

48.5亿!西宁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西宁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 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5-05 09:59    编辑: 易娜         

摄影:黎晓刚

  一季度,48.5亿元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

  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西宁对民生领域的支出不降反增,交出了一份“合格”成绩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47亿元,增长10.2%。其中,卫生健康支出和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8.9%和74.9%。

  香格里拉及周边路网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开工、2022年公交港湾提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医疗集团建设快马加鞭、爱老幸福食堂更加多元化……在全市财政支出的保障下,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全面开复工。

  投入持续增长

  近日,记者来到城北区山川学校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轰鸣的机械声不绝于耳,现场氛围忙碌而紧张,数十位工人埋头作业,工程车辆进出频繁。“项目整体计划于今年8月完工投入使用,办学规模为小学36个班1800名学生,初中18个班900名学生。比现有小学增加24个班、1000个学位,初中增加12个班、600名学生,将极大缓解朝阳地区新增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压力。”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单看其中的教育支出项目已足够亮眼: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完成52.25亿元,比2020年增长69万元。其中:市本级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全市教育支出的30%,达14.73亿元,较上年增长1.12亿元,增长8.26%,而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已达到9.8亿元。

  今年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中,一个信息被明确:2022年我市财政将以稳定“增”的态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好全市民生实事工程,支持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重点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支出处于领跑地位

  一季度的财政支出中显示,卫生健康支出4.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6亿元、城乡社区支出8.5亿元,一系列民生支出项在财政支出中处于“领跑”地位。“通过分析近两年的财政支出数据不难发现,全市财政支出重点已从‘抓基建’转向‘重民生’,在结构上呈现民生支出比例提高、基建支出比例下降的特点。民生相关支出中,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强度加大,对财政支出增速的拉动较为明显。”市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场疫情让不少企业按下暂停键,保就业是重中之重,保就业的抓手在于保市场主体,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就是兜底措施。今年4月,西宁冠虹机电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公司今年一季度已经享受了制造业小微企业缓缴的政策,同时也符合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征政策,这样一来我们企业腾出了3万元的流动资金,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行。疫情冲击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该企业负责人有感而发。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和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支持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全面落实各项社保补贴政策。”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财政支出端里,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强度将继续提高,这充分显示出了财政在社会保障、就业、医疗领域为社会提供兜底支持的政策意图。

  过去一年,受极端灾害性天气影响,西宁市先后遭受了山体滑坡、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灾情涉及全市3个县区28个乡镇214个村。为了让全市受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资金,今年1月份以来,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应急部门深入各乡镇进村入户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受灾群众需冬春救助的户数、人数及所需口粮救助、衣被救助、取暖救助等基本情况,根据受灾面积、经济损失、需救助人口科学制定分配方案,实行分类分档救助。目前,2446万元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坚决保障民生支出

  自从建起了爱老幸福食堂,赵德昌老人就没为吃饭发过愁,小馄饨、水饺、米饭炒菜,越来越多的选择出现在“幸福餐单”上;低保户张敬德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享受医疗扶贫政策,住院费用7500多元自己只付365元;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城镇老旧小区实现了从最初的“穿衣戴帽”向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小区环境的综合改造转变,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这些都是西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织牢民生安全网的一个个缩影。

  民生所盼,政策所向。展望今年,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收支压力再大,也要坚决保障好民生支出。包括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救助的“全覆盖”和“救重点”有效衔接;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等,这些都是今年财政保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王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