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民生保障

民生福祉催开西宁幸福花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5-04 10:02    编辑: 成忱         

  2017年,西宁市2.39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9万城镇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养老、低保、医疗保障标准均有所提高。“畅通西宁”拉伸城市骨架, “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广受赞誉……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彰显西宁市内涵品质,西宁市坚持兜底线、保基本、提品质,让市民的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真实、安全感更踏实。走入西宁的大街小巷,漫步在西宁的乡村田舍,你会发现幸福西宁之花正在绽放。

  百姓的张张笑脸,展现的是西宁坚持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的成绩,是在中国社科院组织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西宁排名第一、荣登“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第二名的西宁实力。深耕民生沃土,西宁正用自己的探索让民生实惠更加丰盈。(贾泓)

  娃娃脸上盛开希望之花

  跨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斜沟乡中心学校的教学楼,设计精巧的标语“做最美斜沟娃”便呈现在眼前。拾阶而上,“仪容仪表之美”“言行举止之美”“创造之美”“语言之美”“丹青之美”等篇章在学校的走廊内依次呈现。

  “做最美斜沟娃”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展现“美”更不是单纯的装饰。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将“美”贯穿在学习和生活之中,斜沟乡中心学校推出“争做最美斜沟娃”活动。该校与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城北小桥大街小学组建西宁二十一中教育集团后,借鉴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智慧币”的操作流程,完善了“最美斜沟娃”方案。

  七年级一班的女孩张玉岚是学校2017年度“最美斜沟娃”。在跃动青春乐器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在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经常在学校各项大型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多才多艺的她早已成为同学的榜样。

  学生们在乐学善学、诚信文明、自立担当等方面获得的综合积分,不仅是最美斜沟娃的评比依据,还可以用来换取参加活动的机会。近清明节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参加扫墓活动,六年级二班的陈玉佳和五年级二班的马娟纷纷用积分换取了参与的机会。

  西宁市在推动教育集团化时推行“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学互通、学生互动、资源共享、文化共育、党建共抓、质量共评”的“四互四共”捆绑发展模式,不仅推进优势的师资力量下沉至乡镇学校,更加强了对乡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力度,这使得乡村学校的学生们社会实践能力、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幸福感持续增加,真正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出了未来之花。

  老人歌声中绽放关爱之花

  4月17日上午,湟中县大才回族乡立欠村的小广场上,青海康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小广场分成了洗发区、理发区、按摩区和就餐区,为村中18位享受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集中服务。

  当阳光洒满广场,老人们陆续走来。83岁的马德忠腿部患有类风湿,仍坚持花费二十分钟慢慢走到了广场上:“如果不来小广场,他们也会到家里帮我。但是这里热闹,我喜欢来这里。”服务人员先给马德忠洗头、理发,又给他洗了脚做了按摩。

  午饭时间,热腾腾的面片摆上餐桌,马德忠拿出自带的碗筷盛上满满一碗。“大爷大妈们,我给大家唱一曲。”说话的是工作人员王万生,他有着一副好嗓子,现在餐桌前的空地成了他的舞台。

  一段花儿过后,伴着老人们的掌声,86岁的赵文福声音微颤地唱道:“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王万生接过歌声唱:“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赵文福奶奶笑着伸出双手示意王万生跳舞,王万生完成歌曲的演绎后,老人又开始独唱《北京的金山上》。

  伴着老人微颤的歌声,王万生走到老人身边,伸右手请老人一同跳舞。老人缓缓站起走上“舞台”开心的与马德忠相对而舞……

  2014年以来西宁市连续三年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改革和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7年西宁市共为6.8万名老人购买了养老服务;2018年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家庭基本情况等,更科学地确定了老年人服务需求类型、照料护理等级、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资格。在老人们的歌声和舞姿中,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之花愈加美丽。

  酸奶诞生记里的安全之花

  早晨五时,装有牛奶及酸奶制品的配送车辆从湟中县土门关乡土门关村的青海互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位于南山路的配送中心,配送站中心将把这些奶制品发往600余家门店进行销售。

  在商标下方的一句话显出了公司的自信:“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牧场”,这自信就来自于精心挑选的绿色种草、每年两期的奶牛防疫,还有无菌的加工工艺。

  每天六时起每隔6个小时公司的工作人员都会对公司的30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机械挤奶,产出的牛奶直接进入输送管道,经过管式灭菌等前处理后进入冷水系统、高剪切罐、发酵器等工序后进行罐装。灌装后的酸奶在2-4℃的环境下冷却24小时后才可装车出售,整个生产过程保持原材料与空气零接触。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沼气项目让奶牛产生的粪便通过加工处理变成有机肥再施于蔬菜大棚,并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农牧和扶贫开发局的工作人员也会就生产过程进行定期和突击检查。

  2017年西宁市全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湟中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湟源县创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和生态牧场35家,标准化规模蔬菜生产基地1333.3公顷。全市抽检的1.06万农畜水产品中,合格率达到99.8%。

  一个个农产品商标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幸福西宁的食品安全之花在绚丽绽放。

  民生工程展现西宁民心情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宁市坚持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迎来的是幸福西宁的欢歌笑语,收获的是百姓的点头称赞,展现的则是西宁的民心情怀。

  这种西宁情怀,体现在每一件民生实事始终将百姓地需要放在第一位。“乡村学校真正缺的是什么?”“老人们真正缺乏的是什么?”“怎样将优质的医疗资源最优化利用”……每一位民生工作者,都将百姓地需要放在他们首先考虑的位置,以此为民生工作的突破口,找到了一条西宁特色之路,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因为西宁知道,只有深入百姓心中了解百姓所需,才能真正让百姓在民生工程中收获更多实惠。这背后,蕴含的是西宁扎根百姓的民心情怀。

  这种西宁情怀,体现在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将监督执纪贯穿始终。“我们要对你们合作社近期出产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查。”“大爷,村医到您家里为您量血压了吗?告诉您应该怎么吃药了吗?”“大妈,我们的服务人员到您家帮您干了些啥活?态度好不好?”……抽样调查、定期回访、突击检查、设置监督员,各项监督措施贯穿着每项民生工程的始末,确保着民生工程收到实效。

  因为民生无小事,西宁市必须将其看作长期的、细致的工作认真对待。这背后,展现的是西宁市不忘初心的民心情怀。

  这种西宁情怀,体现在各项民生政策在百姓的生活中遍地开花。“在乡村学校,我的学生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们一样踊跃发言、表达自我了。”“现在村民们越来越注重自己健康的日常管理啦。”“在为老人服务时,他们会笑得合不拢嘴,也会感动得流泪。”……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深入西宁市的学校与医院、农田与牧场,更踏入百姓的家中,用自己的足迹刻画出幸福西宁的美丽画卷。因为西宁知道,只有让民生政策多方面深入百姓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民生工程地落地生根。这背后,支撑的是西宁市扎实肯干的民生情怀。(贾泓)

  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下庙沟村的一排房屋间,有一块“门牌”格外醒目,这就是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第一分院新城卫生院下庙沟村卫生室,卫生室共有四间房,分别为诊断室、药房、治疗室和公共卫生室。室内整洁明亮,门口还设有一个医疗健康知识宣传栏,各种各样的健康教育手册有序地排列在文件柜内。

  往诊室看,简易的医疗器具整齐地摆放在桌柜上,一个身着“白大褂”笑容可掬的大夫正在办公桌前翻阅镇卫生院提供的慢性病防治宣传资料。

  他叫张秉年,是这个卫生室的主人,虽然只有46岁,做村医却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他主要负责为本村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他天天在这里坐诊,为患病的村民解除痛苦。

  别看诊室小,但张秉年可是远近闻名的“名人”,相比现如今都常用的西医诊疗手段,张秉年更擅长中医诊疗。走进张秉年工作的诊断室,墙上挂着的两面锦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分别写有“医者仁心”和“妙手回春”,这两个送锦旗的病人都患有严重的肠胃疾病,二人都是慕名而来,最后身体也都得到了有效地治疗。

  午间休息时分,安静的办公室响起了一声“叮叮”的响声,张秉年点开手机微信一看,就说:“这是我们村医疗卫生群里求救的信息,有人叫我过去给他检查身体。”张秉年在微信群内回复:“好的,我马上到。”立马起身检查好要带的医疗器具,利索地背起医疗箱,急匆匆地走出卫生室。要去的村民家离卫生室有五六分钟的路程,路上张秉年看着这几年焕然一新的村子,想起了他1996年开始做村医的时候,卫生室不仅医疗设备不全,他学习的专业知识也十分有限,只能靠自己翻阅各种医疗书籍,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救治常识,但是就算这样,也很难真正帮到村民,不过现在都不一样了。

  我们跟张秉年走到了村民任锡贤的家门口,还未进屋他便开口道:“叔,我来给你检查身体了。”

  “尕年年,你来了啊,快进来坐。”任锡贤躺卧在阳台玻璃房内的床上,阳光洒在了老人身上,看起来暖洋洋的。刚刚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住院归来的任锡贤是下庙沟村的贫困户之一,也是率先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的人之一。下庙沟村2017年开始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截止到今年年初,已经完成了全村重点人群131人的家庭医生签约。

  “我看你的身体状况还不错,您要多注意日常饮食,一些忌口的东西可碰不得啊,要少盐少油,好好养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熟门熟路的张秉年一边给老人量血压,一边跟老人嘱咐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

  做完日常的登门入户的检查,张秉年刚踏进卫生室,电话又响了起来……张秉年接完电话,他脸上逐渐绽放出笑容,原来这个电话是新城卫生院打来的……等他挂了电话,这才闲下来喝了一口水。

  大通县新城卫生院管辖附近九个村的十八个村医,每个月都会对每个村的村医进行电话督导,同时也会抽查性地给村民打电话,询问其“满意度”。除此之外,定期的村医培训指导也是少不了的,针对培训会采取双方互相建议指导的方法,培训内容主要涵盖在家庭医疗签约、村子公共卫生及一些常见病治疗指导三个方面。

  现在的张秉年不仅有机会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还有一个小“特权”。他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直接联系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专家一对一的指导,现在他的专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现在我在村里有了信誉,村民主动来看病的多了,越干越有劲头了。我希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更加健康发展,起码要做到‘小病不出村’。”卫生室里来了健康咨询的村民,立马又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