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公共服务 / 教育服务 / 职业教育

发展之喜与就业之惑——我省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下)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8-03-30 10:17    编辑: 马秀         

  就业后缘何“稳不住”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但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却存在着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专业匹配度较低、薪酬收入及社保待遇较低、毕业生工作与就业期待吻合度不高、毕业生离职率相对较高等情况,成为职业教育就业的一大难题。

  据一份第三方评价体系报告显示,现如今,毕业生就业后平均工资为每月3600元。毕业后工作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初次就业率较高,达到98%以上。但据后期跟踪调查显示,目前,一些毕业生就业后就业质量不高,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对口率低,也就是先就业再择业现象普遍;二是稳定性差,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生活习惯以及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三四月份企业减员现象。三是工资及定级级别低,企业在招收员工时,有学历方面的要求,定级时对中、高职毕业生不利。级别低,相应的工资也就较低,从而跳槽率较高。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各学校也在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成立工作室、专业实训、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景武告诉记者,学校一直在尝试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学生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强化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学生将实行不同时段不同学段下企业学习,做到从感知到认知再到悟知,尽快进入准工人身份的转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在通过优化职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等改革,来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级单位的需求,打造现代“青海工匠”。

  “另一条路,就是创新创业。”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马福强说,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要努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等部门将及时给予指导服务,并纳入创业孵化基地,帮助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会将人才市场信息向校园延伸,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应届毕业生及时发放求职创业补贴。

  不要让专升本成为“断头路”

  长期以来,吸引力不足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高职之间,以及与本科院校缺乏更深层次的衔接,导致中、高职培养的学生很难有机会提升,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升学无门”的现象,从而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眼中,成为教育“断头路”。

  “我省本科院校专升本的招生,名额太少。我们毕业一千多人,而4所本科院校给的专升本名额不到50名。”青海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副处长杜杰在采访中,说出了许多中、高职院校师生的殷切期盼,希望扩大本科类院校专升本招生数量。

  而困扰特色专业师生的问题是,高职和本科院校的民族工艺类专业较少,也成为了毕业生们升学无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中职与普通高中同批次录取,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实行综合评价、技能考试、中高职贯通、技术拔尖人才免试录取等多元化招生办法,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省内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从2018年起通过分类考试录取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到2020年,实现50个中高职专业对接。科学规划专升本衔接工作,完善本科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办法,稳步推进中职、高职与普通本科“3+4”“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鼓励协同育人、联合培养,探索在国家示范(骨干)、省级重点高职院校中开展本科专业教育试点,形成完善的中、高职学生多样化成才体制机制。

  师资不足束缚职教发展

  高质量的职教就业,核心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目前,尽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趋势正在好转,但“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不了解生产一线,甚至部分教师也是从学校到学校,对本行业最新应用技术了解、掌握不充分,很难培养出完全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

  追根溯源,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软件设施的薄弱,也就是教师力量的薄弱。据了解,在许多职业院校,缺老师成为常态。一所学校注册学生一万多名,按照24比1的师生比例,就需要227名教师,但真正有编制的老师,只有180人左右。这就需要从社会选聘老师。聘用老师的工资等,靠学校一家,没有能力开得更高,普遍在三千元左右,要上课、值班、值守,工作量不比正式在编老师小,但收入却是正编老师的一半左右,同时,很多学校已经有近七八年没有新的编制,聘用老师看不到希望时,就会出现频繁跳槽的情况。一些学校甚至在常年招聘老师。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参照国家职业院校设置标准中的师生比要求,制定职业院校教师配备标准,结合我省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规模核定我省职业院校教职工岗位总额,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管理岗位、党建思政岗位和公共课教师岗位在编制总量内设置,“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后勤实行社会化、市场化;制定政府购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特聘教师薪酬标准,采用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特殊人才津贴等方式,破解教师短缺、水平不高的难题。

  职校生呼吁社会尊重

  职业教育设立的初衷,应该是根据人的天赋、兴趣爱好等进行的一种教育,职业教育应该说是最适合未来发展的教育。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却成为了家长和孩子无奈的选择。

  湟中职教中心副校长李玉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申报成立轨道运营、机场地面服务等专业。 “让孩子们到普通人眼中的体面单位工作,也是提高孩子们职业荣誉感的一种方法。”作为教育部门,也只能是通过努力,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通过各类大赛、走出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体验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青海工匠”,逐步形成“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良好社会氛围。(王复莲 徐变银)

  相关链接

  中职学生享受优惠政策

  (一)免学费的条件

  1.六州学生: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在三江源地区实施“1+9+3”教育经费保障补偿机制,即由省财政安排经费,对中等职业教育费用给予适当的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和取暖费等费用,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2700元,每个学生每学年给予生活费补助1500元。

  2.西宁、海东学生: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对公办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免除学费。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予以补助。

  (二)免教科书

  对公办和民办学校都免费提供一、二年级国家规定的教材。免费教科书按每生每年400元标准予以资助,学校按现行征订方式向学生免费发放。

  (三)提供生活补助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助学金享受范围调整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