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志愿者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你可能会问,啥是“1496”?
其实,这些小小的数字都蕴含着深意。“1496”,寓意“有事就了”。“1”,代表每个村(社)建立一个规范的矛盾纠纷调解室;“4”,为“遇四说事”调解工作法,即明确每月逢4、14、24日为村(居)民诉求说事日,现场解决村(居)民的矛盾纠纷,与“遇事说事”的谐音及调解矛盾的原则不谋而合;“9”,表示要重点解决广大群众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村务管理、权益保障、人身损害、房产物业、经济借贷、土地纠纷、生产经营等9个重点领域的民间矛盾隐患和纠纷;“6”,代表由乡镇和村(社)干部、司法行政人员、法律顾问(律师)、村警、退休老干部和有威望的老人等“六大员”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调解工作队伍,即“遇四说事”说事小组。
苏秀芳与韩生福回忆起了2017年最让自己骄傲的一次调解:“村民马金柱发现,因为水务局和交通局在自家宅基地附近布设下水管道,导致房屋出现了裂缝。于是,他主动联系村委会和司法所,希望为其维权提供帮助。得知这一情况后,说事小组立即与水务局、交通局取得联系,并开会协商赔偿事宜。2017年6月,通过法院确权,共支付马金柱赔偿金10万元。”马秀芳不住地感慨道:“通过这两年矛盾调解工作的开展,村民的法律维权意识真是大大提升了!”
说起矛盾调解驿站的好处,正为工作成绩笑逐颜开的马悝变得严肃起来:“有了这个‘1496’矛盾调解驿站,调解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多部门联动协调解决矛盾,真正实现了‘职能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同时,各部门在矛盾调解前或过程中,也会主动联系司法所进行法律咨询,为矛盾调解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据介绍,“1496”矛盾调处驿站是大通县在继承和发展“遇四说事”调解工作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苗头隐患早发现早控制、矛盾纠纷早排查早调处、敏感问题早教育早防范,及时有效地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萌芽早期的创新性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排除、化解、处置各类矛盾。推广“三种类型、四个层级”治理模式,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对此,韩福生说:“村两委是村民的主心骨,2017年我们做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有了方向和目标,2018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贾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