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民生进展

“第一书记”是个“实干派”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9-19 10:08    编辑: 马燕燕         

  第一书记王秉栓和村委书记李豹在贫困户家了解孩子的上学情况。摄影:祁国彪

  “村里自然条件差,种麦子又不熟,山坡上只能种燕麦、青稞。”沙岱村村主任谢富春说。

  “村里没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最适合发展养殖业,但又没有启动资金,也发展不起来。”支部书记李豹说。

  “今年每人有政府补贴的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可以买牛让贫困户分散养殖,发展循环经济。”“第一书记”王秉栓说。

  ……

  8月24日,一场雨把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沙岱村浇灌得更加美丽,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商量着下一步的帮扶计划。

  王秉栓原是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机关党委副书记,2015年10月被派到沙岱村里任“第一书记”。说起刚来这个村的感受,王秉栓说,村子就是两条沟,基础设施非常差,住的比较分散,5个自然村走一圈7.2公里。从省城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王秉栓内心聚集了压力。

  到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带领村两委班子分赴多个县、乡、镇借鉴、学习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

  了解村情民意,针对村情和每户建档立卡户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发展规划;……

  王秉栓一步一步做着脱贫的基础工作。

  打开王秉栓的日记本:

  “2015年12月12日,通过2个月的驻村调研,我深刻感受到农村党支部存在着党员活动匮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要抓好党建工作,带动贫困户脱贫。”

  “2016年8月2日,去新农办汇报美丽乡村工作开展情况,随后去县交通局协商项目变更事项,现将我村道路进行加宽,剩余钱要修建广场,可方便老百姓秋收晒粮食。”

  日记本里清清楚楚记录着王秉栓的日常工作内容还有一些心得体会。

  走在沙岱村被扩宽的道路上,两边绿葱葱的树,显得格外美丽,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

  “今年我们家已经正式脱贫了。”村民顾宝贵说:“由于妻子患病失去工作能力,加上两个上学的孩子,全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第一书记’得知情况后,让我做了护林员,闲暇时间还可出去打打工,家里收入有了保障。现在孩子也找到正式工作,日子已经好起来了。”

  在细雨中,记者又来到贫困户王得录家,宽敞的客厅收拾得井井有条。一进屋,王得录就给我们分享了他的“高兴事”,女儿考到卫校了,还拿到了5000元的教育补助。据王秉栓介绍,一年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筹措26.6万元为村内78名大中专在校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还协调北京的11名大学生利用暑假来我村为中小学生进行补课。

  王秉栓说,村里积极促进政府供给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确保这个项目在今年年底落实到户。该项目为村里每人发放5400元的扶贫资金,资金将被用来采购牛进行分散养殖,通过发展种养循环经济,让48户贫困户因此受益。

  那么,村民对沙岱村的变化有什么感受呢?

  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现在都铺成水泥路了;以前村里好多娃娃上不了小学,现在好多都考上了大学、技校;

  以前村里都是自行车、摩托车,现在多半人都有了小汽车;平板电视有了,智能手机有了,网线这几天正在拉,而且有十几户在县城买了房子;

  现在好事年年有……说起这一年多的变化,沙岱村妇联主任李玉梅说,驻村书记实实在在为我们做了很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大通县电力公司农网改造项目,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政府产业发展帮扶,对沙岱村48户156贫困人口,经本人意愿购买西门塔尔杂种母牛123头,以分户散养的方式进行喂养;

  通过土地流转切实解决种植户生产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种植户的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继续做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

  ……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第一书记”王秉栓说出了10条工作方案。

  今年,沙岱村将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以及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关心和帮助下,规划实施扶贫项目10个,涉扶贫资金总计1596.24万元,计划在2017年年底实现全村脱贫。(邢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