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民生进展

权责有界 惠民无尽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1-22 10:40    编辑: 蒋文彬         

  西宁:精简审批事项优化行政服务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工作中,西宁市精简审批事项,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由324项减至97项,精简率达70%,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79项,2015年12月初,西宁市完成了各部门权责清单的编制、审查、审核、论证工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于2015年年底前公布实施。2015年,西宁市工商局取消验资报告费用692万元,免收登记费198万元,免收会费公告费459万元,截止到目前,西宁市颁发“三证合一”证照1052户。西宁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实现“放管服”改革的实效,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目前,已有61项行政审批事项划归行政审批局,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章办结”。

  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设施初步完善,西宁市城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的远程监管平台,可以实现对于食品安全重点区域远程电子监管、从业人员管理和移动执法等功能。西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此基础上,已经启动西宁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项目。为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西宁市市级审批事项办理环节总体精简25%,审批时限整体压缩35%,特别是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近200个工作日缩短到44个工作日(不包括符合资质条件技术部门提供的各种评价、评估、检测、检验、试验等的时间)。

  海北:“州县联动”续写地区政府职能转变新篇章

  2015年,海北藏族自治州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工作为契机,以打造“行政审批效率高、投资创新创业环境优、社会发展团结和谐的自治州先行区”为目标,采取“州县联动”、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整体协调推动地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在承接省政府下放29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确定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92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53项;全面取消了州级4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各县在承接省州下放的20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80余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50项;取消县级非行政审批事项71项。

  全面启动了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经全面清理、集中审核、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列入清单编制范围的54个州政府部门(单位)的权责清单编制完成,共确定行使行政职权事项5808项,实现了“政府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推进了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各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结合州县政府部门“三定”工作,认真落实上级政府下放的职责,对以取消、下放、整合等形式调整变动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按照新的职能定位重新制定部门“三定”规定。州政府各部门共承接职责81项,取消职责56项,下放职责37项,整合职责29项,加强职责96项,通过梳理共确定各部门主要职责400余条。同时,对部门间的相关职责分工明确界定,确保政府职能不缺位、不越位。

  为建设好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方便群众办事,设立了海北州人民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州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纳入中心管理,中心共进驻政府部门、单位42个,涉及行政管理和服务事项256项,设立服务窗口65个,进驻窗口工作人员130余人。并将州级现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分散平台进行整合,打造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心的运行使海北“省-州-县-乡”四级联网一体化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更加优化了全州创业环境,标志着全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了从平台集约型向职能归并型的根本性转变。同时,各县政府充分发挥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作用,认真落实“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零距离”限时服务、“两集中、两到位”等举措,细化服务指南,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2015年行政受理事项办结率均达到99.3%以上,使全州行政审批程序不断规范,服务措施不断改进,办结效率、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海东:创新工作方法有效推进工作落实

  海东市在8个市(州)中率先启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基于市编办人员紧缺特别是法律人才短缺的现实困境,市编办采取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封闭办公,逐一分批推进的方式,对列入清单编制范围的市政府职能部门报送的材料,按照先市后县(区)的工作安排,进行集中逐一分批的认真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后,通过“三报三回”(有些部门甚至多达十个来回)与各部门反复协商沟通修改,达成一致意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由市政府法制办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所有内容的合法性进行了两次全面审查,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事项进行了审核确认;市财政局对行政收费、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给付、行政奖励事项进行了审核确认。2015年8月完成了市级权责清单的编制与公布实施工作,比中央提出的时间要求提前了14个月。

  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完成市属六县区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海东市编办从各县区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首先选择一大县进行集中梳理,并针对所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逐条确认;其次将这一县级权责清单交由县政府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这一工作机制,产生了以干代培效应,在实践中对其他区县工作人员的业务进行了有效培训,大大减少了重复工作量。这一创新的、有效工作机制是海东市六区县权责清单顺利在2015年年底公布实施的基本保障。

  在权责清单制度建设中,海东市完成了市级各部门权责清单的编制、合法性和收费合规性审查、上级相关部门审核、专家论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等工作,并在海东市政府网站上公布实施。去年12月初,海东市市属6县区政府权责清单也完成编制、审查、审核工作,进行专家论证,于去年年底公布实施。

  果洛:按“单”用权按“图”行权

  经过5个月的工作,果洛藏族自治州“两个清单”编制工作已完成,通过审议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此次两个清单编制工作共涉及州政府工作部门、州政府工作部门的挂牌机构、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省驻州各单位4类35个部门和单位,编制内容涵盖了法定行政机关及组织实施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力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全面清理、集中审核、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省政府审改办审核等规定程序,共梳理出行政权力事项4934项,其中行政许可153项、行政处罚3769项、行政强制124项、行政征收(征用)38项、行政收费103项、行政给付15项、行政裁决8项、行政确认49项、行政奖励38项、行政检查87项、行政监督206项、其他权力344项。共绘制流程图495张。

  将编制两个清单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来抓,将推进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抓手,进一步加快州县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推动简政放权。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的各项要求,成立果洛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州编办设立了果洛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和非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为抓手,扎实开展了基础工作,对保留的59项州级非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一类别。对省政府104号和109号令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及时承接,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项、下放47项、调整53项,改为后置审批的48项。通过前后两轮清理规范,经省政府省改办确认同意,形成了《果洛州人民政府拟取缔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目录》和《果洛州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和调整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目录》,较早完成了清理工作。州政府审改办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确保两个清单编制工作准确和可靠。采取“自己审、单位负责人审、交叉审”的三审方式,反复与各部门单位对接,现场纠错,对州级行政权力及项目再次进行确认,并按报审程序,对各单位所确认的行政权力项目分别签字、盖章,上报州政府审改办,保证审核工作质量。在编制两个清单具体行政权力事项中,注重做好与州县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政府部门“三定”方案相结合,做到取消、下放、承接、调整的事项和主要职能职责一一对应。

  “两个清单”编制工作的完成,使州各单位理清了本单位的行政职权,切实做到“政府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确保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按“单”用权、按“图”行权,不得在公开的权责清单外设定和实施其他行政职权。

  玉树:“小”厅里的“大”服务

  政务大厅作为政府优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进一门办多事”是政务大厅的初始发展;搭建大数据信息共享,实现“不进门也办多事”是政务大厅的高级阶段。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政务大厅别出心裁,采取了“大厅+小厅”的形式,在基础设施尚不能充分到位、大数据共享正在缓慢起步的情况下,积极致力于为民众的服务。所谓“大厅+小厅”,就是在市级综合的政务大厅之外,保留其原有的小厅服务。

  “小厅”不小,灵活精准。玉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服务小厅与其办公大楼同处一楼,凡归属业务基本上不出楼就能办妥。与“大厅”相比,“小厅”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周到细致的分类服务,将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劳动维权这6大类服务项目再做细分,如:在养老保险的大窗口下设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个窗口,在医疗保险的大窗口下设立了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个窗口,另外还设立了一个平安保险代理窗口,这些个窗口,分门别类、精准服务,办事群众只要带好基础资料,进入大厅后,就能一站式办结各类险种和报销药费,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在就业服务厅内又开设了求职登记、择业指导等8个服务窗口,“耀眼”的LED就业信息服务大屏公开了所有工作流程和及时的择业信息,真正实现了“就业服务功能一体化”。

  服务很“大”,细致贴心。“小”厅虽小,服务可一点都不含糊。怕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长时间等候,在柜前后厅都设置了舒适座椅;怕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等”渴了,在中厅内设有开水壶和一次性杯子;怕来办理业务的藏族群众交流沟通不方便,在双语咨询台,总有一两位值班的工作人员解释流程、代填单子,或者干脆代办手续加跑腿,还有随处可见的双语温馨小提示……总之,只要是办事群众在这里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这“小厅”都有考虑到,都做了相应的准备。办理业务的群众,看着工作人员们始终微笑的面孔和忙碌的身影,听着他们耐心的解释,心里多了几分踏实,也多了几分对这个“小”厅的信赖感。

  保障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维权是民生之需。玉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大厅承载着全市各族群众的基本民生服务。为促进窗口最大效率地办结业务,相继制定和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五办”等制度;为促进窗口服务水平,推行了“离岗公示制”“文明办公规范制”等制度;为进一步督促制度的执行,所有制度都上墙公示,不仅让工作人员明确,更要让办事群众知晓。还设立了意见箱和投诉专线,接受社会监督。

  “小厅”既严肃认真、又温馨可亲,难怪群众们说:“没事了也愿意到这里来闲逛逛。”“小厅”虽小,但真诚的服务一点都不“小”。

  第三方评估:科学部署稳步推进改革

  2014年以来,省政府着眼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简政放权摆在了政府改革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全省依据省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的系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改革。

  简政放权方面:两年来,省政府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彻底清理了自身的行政审批事项,决定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674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362项,省级取消调整3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省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全面开启,并取得积极成效。省审改办依据国家权责清单编制的相关指南,结合我省实际,确定了我省权责清单构成要素,明确编制标准、编制规范及工作程序。2015年6月,省级各部门权责清单历经8个多月的时间全面完成各阶段工作,在省政府网站上公布实施,提前半年完成了预期工作任务。

  省政府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尤其是专项清理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颁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商事制度改革是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对市场培育、经济发展、民生保障至关重要。省级调整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157项,保留前置审批31项。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顺利推进。

  放管结合方面:省政府各部门和各市州坚持“放权不弃权”的放管结合原则,进一步明确事中事后监管的重点。新型监管方式崭露头角,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政府治理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方案已通过审查,软件开发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优化服务方面: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加强,两年来,随着省级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规范运行,共受理2万余件事项,办结率达到94%。行政服务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优化服务工作。省级部门普遍建立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等制度,压缩了审批时限,工商部门“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大大压缩了企业等登记注册的时间。在完成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情况下,90%的企业能够实现当天领取营业执照。

  我省各级政府及部门落实“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进展明显,成效显著,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活力,赢得了全省民众的充分肯定。(张晓英 王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