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民生进展

我省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打造服务群众升级版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1-12 10:07    编辑: 马燕燕         

  印迹:

  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当村干部,就是要为群众着想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情非常激动,深感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更加坚定了我这个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提起2015年5月前往北京领取“全国劳动模范”奖章,苏生成依然心潮澎湃。

  2000年年初,苏生成以高票当选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既然当选了村干部,那就要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村民谋划过上好日子。”苏生成暗下决心,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付重担。

  苏尔吉村是一个交通不发达的浅山村,农业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苏生成理清发展思路,联系本村实际,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种植业上做文章。

  为了争取到一个项目,他跑细了腿、磨破了嘴,带领干部群众出工出力,修渠道、学技术、跑贷款、盖温棚……极大地调动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

  他瞄准了蔬菜种植业,带领村里的5名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蔬菜种植栽培技术,从省种子公司买来350公斤荷兰豆种子进行试种。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荷兰豆喜获丰收,当年亩均收入达900元。

  荷兰豆的种植成功,让苏生对发展蔬菜种植业的信心十足。为了使村民更多地了解掌握实用技术,他带领村干部、群众代表、种植能手先后前往西宁市、甘肃省、山东寿光等地学习大棚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等技术,并参加国际蔬菜博览会,让群众开阔眼界。

  他从县农业局争取温棚建设项目,先后投资100万元修建温棚169座,引导村民种植黄瓜、蘑菇等优质蔬菜,并想办法联系蔬菜经销商,帮助村民签订蔬菜供销合同,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看着苏生成这个“领头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为大家办事,村民们一门心思跟着他干,一步步走上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增收致富路。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60亩增加到了2015年的2100亩,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700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8900元。

  今天的苏尔吉村,村民富裕、社会进步、户户衣食无忧、人人安居乐业、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家庭幸福。村民们说“苏尔吉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可多亏了我们的好村支书。”(薛军)

  短评:

  让阵地筑在群众心中

  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联系群众,抓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说到底,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惠及群众。因此,基层党建工作要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和评议,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问计于民,方知得失。基层党建工作要让群众满意,首先在年初制定党建工作目标时就要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融入其中,倾听群众意见,把群众的意见当作镜子,百姓的期待当作方向,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希望改的地方做起。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发展思路对头,群众满意;思路不对,群众必然不买账。在此基础上,需要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和群众期待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甚至事一功十的效果。

  问需于民,方知冷暖。基层党建工作要让群众满意,必须让群众全过程知晓、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在群众参与过程中不断提升党建服务民生的水平。要按照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重心转移、工作方式转变,在强化服务中密切联系群众、动员组织群众、宣传教育群众。同时,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互动性、活泼性和时代感。比如,可以将“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开在生产一线,移至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甚至是普通党员群众家中,让阵地筑在群众心中。

  问效于民,方知虚实。党建工作成效怎么样,群众看得更清楚。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是党员群众对党组织抓党建工作一种有效形式,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基层群众对党建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评议。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要让群众当“主角”,发挥群众参与述职评议的积极性,让群众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考生”的现场表现,据实打分、提出意见、确定成绩好坏、“及格”与否。评议结果作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委书记政治上强不强、实绩好不好、作风正不正、工作称不称职的重要标准。同时,对群众评议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绕弯,一项一项整改,改一项成一项。整改效果如何评判?整改措施从群众中来,整改效果也可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监督,接受群众的检验。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应该及时“补课”。(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