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温馨的家,学校的饭菜是否可口?
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孩子能否自律?
早恋了怎么办?不合群又怎么办?流失的亲情怎么办?
……
随着我市重点高中已经陆续迈入寄宿制时代,作为家长、学生、学校,您准备好了吗?
学生住校:有人欢喜有人忧
8月下旬,随着高一新生陆续开始军训,我市五中、十四中等刚刚实行寄宿制管理学校的新宿舍也迎来了首批入住的学生,几天过去了,这些新生对于崭新的高中生活是否适应?孩子突然离开自己,家长又有哪些担忧?硬件足够,软件是否可以跟上,学校又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能放心?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担忧一:
饭菜不合口怎么办
把刚上高一的儿子送去我市某学校住校后,季女士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这天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儿子的哀求:“妈妈,我要回家!我求你了,你来接我回家吧!”
那么,季女士的儿子究竟是怎么了?在母亲一再的追问下,儿子向母亲袒露了心扉。原来,季女士一家全是四川人,儿子自小在饮食方面就偏爱重口味的东西,可是到了学校,学校饭菜不怎么对胃口,儿子就一直不怎么吃饭,加上目前又处于军训期间,活动量较大,几天下来,儿子便产生了逆反心理,精神也萎靡不振,甚至已经三天没有大便了。
听到孩子的讲述,季女士的心理防线几乎崩溃:“都说孩子住校有个适应的过程。但儿子这样的情况正常吗?这个校还要不要住下去?”
校方解答:饭菜符合大部分学生口味
面对季女士的质疑,学校也耐心向季女士进行了解答,食堂作为学生就餐的场所,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就餐口味,像季女士孩子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有部分学生存在口味偏重或者口味过于清淡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目前也在进行调配,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之后,会有一些具体措施加以改进,针对季女士孩子这类问题,以后每餐会有个别菜口味偏重或偏清淡,但不可能全部菜品偏辣或偏淡,毕竟还是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口味。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我市大部分寄宿制学校还设立了清真食堂,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正常就餐。
担忧二:
不合群怎么办
张女士的女儿与季女士的儿子同班,情况似乎更“糟”。据她介绍,开学时,左哄右哄才将女儿送到学校。爸爸要离开时,女儿又再次追了上来,哭着说:“刚才没和你说再见。”
女儿才军训了几天就牢骚不断,究其原因,原来也是因为吃饭的事。张女士的女儿性格内向,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这几天军训,一到饭点,女儿一到食堂看见排队的长龙,顿时就没有了吃饭的欲望,几天以来,女儿都是在宿舍泡一包方便面了事。
“我女儿比一般的孩子更心细,感情也更丰富。如果坚持让她住校,孩子的心理会不会出现问题?”张女士也是有些担心。
校方解答:会缩短打饭时间
张女士女儿出现的状况也并非偶然,由于我市部分学校今年初次采用全封闭式教学方式,一些硬件条件是跟上了,软件设施却不是那么完善。就拿刷卡打饭为例,由于目前处于新生军训期间,大多数学校的食堂刷卡器处于调试状态,加之食堂打饭窗口也是刚刚运行,很容易造成学生打饭时出现排长队的现象,不少学生和张女士的女儿一样,看见打饭窗口人一多,就不想排队,回宿舍以方便面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各校都在调整、规范打饭流程,加强打饭窗口人员业务培训,力争让学生少排队。
担忧三: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小赵今年刚上高一,考上了十四中的他对住校生活有些向往,但是父母却有些担心,原来小赵是一个自律性有些差的孩子,上初中时,每天晚上都要在父母的催促下才会入睡,早上父母总是要叫好几遍他才会起床,“你说,像我孩子自律性这么差的,住校后,还不得无法无天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长此以往,学习会不会受到影响?”小赵的父母显得有些担忧。
校方解答:有老师检查管理很规范
“其实,像小赵这样的状况如果是住校根本就不会发生,早晨上课时间,一个寝室的同学都起床了,他怎么可能迟到呢?晚上大家都睡觉了,一个人不睡也会感觉到无聊啊!”面对小赵家长的担忧,校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据介绍,目前,我市寄宿制学校晚上都有带班校领导、政教部门老师以及带班班主任联合对学生就寝情况进行检查,所以家长完全不必担心学生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类状况的发生。
担忧四:
早恋了怎么办?
菲菲出落得亭亭玉立,加上性格活泼,她在上初中时就颇受男孩子的青睐,发信息的、送礼物的,总有一群男孩子对菲菲倍加关心,加上现在一些影视作品的引导,菲菲似乎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一些,这可就愁坏了菲菲的妈妈。菲菲妈妈告诉记者,在初中的时候,菲菲就差点掉进早恋的漩涡,那时候,她和班里一个男生走得很近,一天自己在路上竟然看见菲菲和男孩子手拉手走在一起,从那以后,为了将这早恋的苗头掐灭,菲菲妈妈是早上送上学、中午陪吃饭、晚上接放学,总算将这苗头给扼杀在摇篮之中了,可是,面对即将到来的住校生活,女儿显得很高兴,母亲却又犯了愁!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男女生之间互有好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假如把握不好‘度’,不光会影响学业,严重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你说,平时我可以看管着孩子,但是一住校,一个礼拜回来一次,我什么也不知道啊!”菲菲妈妈发愁地说。
校方解答:会引导学生的同窗情义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政教处主任蔡相晴表示,这类情况,学校在军训期间已经进行了预防教育,在军训讲评以及班主任查寝时,均会将学生思想动态作为重点,着力引导学生之间淳朴的团结互助的友情、同窗情义。
担忧五:
流失的亲情怎么办
“孩子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我们,将来在哪里工作还不知道,现在又要实行寄宿制,这样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亲情和家教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做是不是太残忍?”单亲母亲赵女士对寄宿制显得有些抗拒。
校方解答:亲情不会随着远近而变化
赵女士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对此,校方解释道,孩子成长是一个自然过程,亲情不会因为距离的远近而变化,长期处于家庭庇护之下的孩子往往成长不是很顺利。在学校期间,除了正常的教学课程之外,还有许多兴趣课,同时也会强化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其中,亲情教育就是学校的重点教育之一。
欢喜:孩子更容易融入社会
高中时期住校,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情商,“能很好地与同学一起生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一个人惯了,所以在高中时期就能适应集体生活的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面对孩子的住校,王先生夫妇显得很坦然。
“我们都是上班族,父母也不在身边,一天还没有下班就要想着回去给孩子做什么饭?孩子的功课怎么辅导?现在住校了,吃饭有食堂,学习有老师,每周孩子还是会回来,在回来的时候我和妻子也正好休息,可以带孩子去干点他喜欢的事情,适当的距离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独自在西宁打拼的李先生对记者说。
校方观点:孩子要比想象中坚强
谈起住校,西宁市第十四中学政教处主任蔡相晴认为,学生住校,集体生活可以锻炼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发展能力、集体意识能力等,从长远来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利大于弊。
住校也是锻炼意志和抗诱能力的有效途径。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在家住时不受约束,但控制力不强的学生往往就毁在这一点上。所以现在要倡导学生住校,这样环境更安全,学习时间更充足。
住校提醒
为了让家长多放心、学校少操心、孩子能开心体验住校生活,本报特罗列出几点住校提醒:
1.住校前,家长应把住校生活的实际情况,好的、不好的如实告诉孩子,至少让他们有个基本的心理准备,否则环境和生活的突然变化,会让孩子困惑。
2.孩子住校,家长自身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3.孩子住校后,家长要利用周末时间,与孩子深入谈心、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只问功课怎样,更应侧重孩子一周来的想法,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要让孩子宣泄心中的不快,避免因为长期住校引发心理问题。(施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