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公共服务 / 农牧服务 / 农牧服务信息

科技为高原农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5-05-06 10:01    编辑: 马燕燕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河湟两岸肥沃的田野间,一派繁忙耕种的景象,在那些辛勤劳作的身影中,一位位科技特派员也挥洒着汗水,他们进村、入户、到田,将新品种、新技术带到农户身边,把农业科技推广到“最后一公里”,让农民渴望与农业科技的“零距离”接触变为现实。

  农业科技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

  为夯实农牧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高原现代牧业发展,我省农村科技以“1020”生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工程为抓手,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农村信息化服务为手段,有效推动全省农牧区科技工作的创新发展。

  去年,全省农村科技投入重点围绕十大农牧业产业开展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在生态畜牧业产业技术提升、物联网电商平台开发等农村信息化技术、冷水鱼养殖、浆果产业以及高原特色农牧业等领域组织安排科技项目。省级科技计划共立项支持农村项目68项,总投资8.45亿元,资助经费9012万元。

  组织实施的科技支撑工程,推动了全省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中,通过“三系”配套技术选育的12个系列青杂油菜品种,已覆盖到全国80%的春油菜区,并已走出国门推广到蒙古、俄罗斯等国,使我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蓝型春油菜制繁种基地;

  禾豆混播、青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牧草饲料蛋白质含量大幅度提高,有效带动了全省草产业迅猛发展;

  围绕三江源生态保护,培育一批草地早熟禾等适宜草种,示范推广面积达30万亩,彻底破解了三江源地区“黑土滩”治理难题;

  针对祁连山区突出的生态退化问题,首次筛选出祁连山区适宜草种6种,并通过建立生态修复示范区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为祁连山区天然草地保护与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奠定了基础……

  不断推进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也努力发挥着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我省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面积已达到12.57万亩,引进各类新品种、新技术165项,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10.63亿元,核心区入驻企业540家,核心区年产值已达90.75亿元,实现利税8.77亿元,园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28元,较园区外农牧民增收1853元,园区培训农牧民2.9万人(次),园区新增就业人数达1.2万人。

  3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面积达到6.18万亩,引进各类新品种、新技术126项,省级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9.5亿元,核心区入驻企业191家,核心区年产值已达19.85亿元,园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园区培训农牧民5.2万人次。

  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中,我省科技部门以农业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为抓手,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等计划,依托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促进新农村发展等计划,实施了一批项目、推广了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使一批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得到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例如,海北藏族自治州通过实施“藏羊两年三胎”生产模式,开展了藏羊多胎性能选育及杂交改良示范,以藏系母羊营养调控、羔羊适时断奶及早期补饲等技术为核心,缩短了藏系母羊繁殖间隔,实现了藏系母羊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两年产三胎的目标,羔羊成活率达到99.27%;

  海南藏族自治州依托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暖季放牧+冷季舍饲”两段式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饲草产业,积极推广禾豆混播、微生物菌剂、青贮等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人工种草103.23万亩,加工完成各类草产品25.1万吨,规模化养殖103.14万只羊单位,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为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农牧业水平,我省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中,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公益服务,市场运营”的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已建成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省级门户平台,而且通过省委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链接到了全省2000个行政村,并在西宁、海南、海东的18个县(区)1100个村级科技服务站点和923个企业服务站点开展了生产技术主动推送服务,服务面覆盖20万户农户,共推送相关种植、养殖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农资、农产品营销、就业、气象等服务信息量达18万条以上。

  通过农牧区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研发建立了青海特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平台,实现了可可西里肉食品公司、绿草原食品有限公司、5369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诺蓝杞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40余家省内企业100多种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并且在京东、1号店、阿里巴巴、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通过搭建“大美青海馆”和“西宁馆”、“海东馆”、“海南馆”、“海西馆”、“果洛馆”、“玉树馆”等地方特色创新品牌电商平台,实现网上交易额达1700多万元。

  当前,我省已进入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阶段,这也为农村科技的创新实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如何借科技之犁耕耘出高原农牧业的一片新天地?

  据了解,我省将继续着力于农业科技园建设和以信息化为武装的农牧业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全省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

  今年,全省将研究制定《关于推进青海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重点依托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搭建“农作物种植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和“畜牧养殖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开展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依托农村信息化电商平台,开展特色农畜产品、生物医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族文化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电商网络展示活动,将特色农牧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和特优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进行融合,真正做到从绿色生态农牧业生产指导、质量监控到市场交易的全过程、全方位信息服务。

  同时,积极推进三江源生态系统保护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全新的智慧生态畜牧业新模式。以现代先进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智能专家技术为支撑,以三江源地区完整的草地生态和畜牧业资源时空监测信息获取与分析为核心,围绕“减压增效”的可持续畜牧业发展,设计草地生态系统优化利用与增效模式,并在贵南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开展试验示范并建成各具特色的“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实现信息技术支持的天然草地合理放牧利用、优质高产饲草基地建植、饲草资源高效利用、牦牛和藏系绵羊有机养殖与畜产品增值加工营销,为未来三江源区智慧生态畜牧业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应用范例。

  在发展壮大农业科技园区方面,将重点围绕高原特色产业区域优势,按照多点布局、重点培育的原则,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在集聚驱动创新要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示范作用。

  高原大地,广袤的田野芳香飘荡,草原上牛羊膘肥体壮……农牧业科技的蓬勃兴起,正在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