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网上买东西上当了,今天我要好好咨询一下专家,看看怎么维权。”福禄巷南社区的居民满怀期待。3月10日,本报“3·15维权进社区让居民放心消费”公益活动启动,第一站走进这里。城中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燕玲、西宁市工商局城中分局法制科工作人员吴玉英来到现场和五十多位居民及饭馆、商店的工作人员互动,现场展开了激烈讨论和交流。王燕玲和吴玉英为居民发放了消费者维权手册,为居民提供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解答居民疑问,为大家普及放心消费知识。
“我在网上买了一双鞋,没穿几天,鞋底就出现断裂的痕迹。卖家让我把鞋快递回去,但说快递费得我付。这让我很郁闷,明明是商家卖的鞋有问题,凭什么要买家支付运费?”居民小夏第一个向王燕玲吐起了苦水。“这属于有质量问题的有因退货。在新《消法》当中,提出了对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先行赔付制度——如果在网上购物,商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直接找网络平台交涉,而网络交易平台需要先行赔付。”王燕玲说,新《消法》还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应知销售者或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还应依法与该销售者或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原来新《消法》对网络交易维权有了新规定,今天真是长了知识!”小夏说。
居民薛虹讲起她最近遭遇的一件烦心事。上周,薛虹将一件黄色的鸭绒衣拿到干洗店干洗,取衣时发现鸭绒几乎都脱落了,衣服的颜色由黄色变成了红色。干洗店也同意赔偿,但对薛虹说的衣服价格并不认可,由于薛虹拿不出购物凭证,双方僵持不下,薛虹只好作罢。“消费时一定要注意保留证据。”王燕玲说,消协经常接到类似的投诉,很多投诉都是因为消费者不注意保留凭证,随手把发票、信誉卡丢掉,等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拿不出证据,只能自认倒霉。
现场讨论越来越热烈,居民纷纷诉说自己的消费遭遇。常先生说,今年年初他买了一台电冰箱,由于电冰箱运行时声音比较大,影响家中老人休息,所以常先生想退货,但商家拒绝了他的要求。“新《消法》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消费者七天内有后悔权。‘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赋予了买家一定的后悔权。根据新《消法》,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王燕玲说,另外,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在接受商品或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学新《消法》真是太有用了,以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维权了。”常先生高兴地说。
交流、探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居民的焦点集中在新《消法》的内容上。大伙儿认为,都市报消费维权进社区非常及时,内容实用。 (燕卓)
相关新闻
嫌麻烦不少居民放弃维权
在“3·15维权进社区让居民放心消费”的第一站活动中,城中区消费者协会和本报记者对现场的50多位居民开展了消费维权抽样调查。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居民认为“消费维权的费用支出”应由商家承担,六成居民最关心商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五成以上居民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会找商家索赔。
调查发现,55%的居民在最近一年中消费权益被侵害过。当权益受到侵害时,51%的居民首先选择向商家索赔,10%的居民选择向消协投诉,30%的居民选择自认倒霉,另有5%的居民选择向新闻媒体求助。对于消费者维权的支出,93%的居民认为应由商家承担,2%的居民认为应由消费者支出。
有70%的居民认为自己的消费维权意识一般。当被问到“哪些因素会导致您放弃维权”时,48%的居民觉得嫌麻烦,成本太高,37%的居民觉得涉及的商品或服务金额太小,不值得,觉得没证据,比如找不到发票和其他原因的居民分别占18%和4%。
调查还发现,在选购商品或服务时,有62%的居民最关心质量问题,25%的居民最关心售后服务,另有9%的居民最关心价格欺诈问题,8%的居民最关心虚假广告问题。 (燕卓)
遇上犯难事咋办听专家咋说
●故事一:家住海湖新区的闫先生最近要装修新房,他本打算自购材料,但听朋友说,施工方通过介绍购买材料收取回扣,开大处方,少用多买,多的会陆续拿走。闫先生又想选择包工包料,但听人说施工方会在用料数量和品牌上做文章,这让闫先生犯了难。
◆点评:王燕玲说,由于家庭装修过程长、细节多、内容繁杂,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具备专业常识和技术监督能力,为尽量避免装修中的权益损失,消费者第一要把好签订合同关。由于合同一旦签订,更改十分不易,应当尽量将合同内容写得仔细、准确,权利和义务要平等、明确,违约责任要清晰、具体。第二,雇请内行当监理。帮助审查预算,监督装修公司,防止施工中谎报用料、用工。第三,保留证据。注意保管好各类发票、收据,凡是双方约定的内容都要留下文字材料,防止口头承诺事后对方不认账。
●故事二:在一家企业上班的芳芳买了一瓶化妆水,第一次用完之后面部出现了过敏现象。芳芳认为这是假冒商品,原本打算去商场退货,但她又觉得这瓶化妆水才几十元钱,就算要求商场赔付也赔不了多少钱。
◆点评:王燕玲说,新《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同时增加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燕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