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西宁市纪委的组织下,一场广播问政活动拉开大幕。来自省城各行各业的两百多名市民及行业代表,通过西宁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栏目,现场问政西宁交通。西宁市交通局、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及西宁城通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在现场一一回答了市民的“麻辣”问题。
行车难
市民:十分钟的路程为什么要走半小时?
最近,在西宁众多网友的微博、微信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小小的西宁,路窄得跟毛细血管似的,打车难,停车像走迷宫似的……虽然只是个段子,却是真实写照。在当天的问政活动中,市民们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车难。为什么牙长的半截路要堵那么久?
市民李德超通过电波,讲述了自己作为交通参与者,每天早上7点30分开车上路,一直到晚上回家的各种堵车经历。而他所遇到的也是千千万万西宁市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西门等红灯,车队能排到昆仑桥下,十分钟的路程,一堵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如此堵车,谁来给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埋单?
如此“麻辣”的问题,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陈新平不是第一次回答,但每次,他都会耐心解释。在问政现场,陈新平说出的一些数字,让大家有了很直观的了解。
日新增200辆车
“西宁市现在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2万辆,日新增车辆从之前的100辆直线增加到200辆,去年,西宁市净增车辆4万辆,这些车辆的增加,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堵车。”陈新平答道,由于西宁市特有的地形,老路窄是更改不了的事实,为了打通城市主、次干道,以及支、辅路之间的有效连接和循环,西宁市交通、交警部门不遗余力,全面挖掘道路空间和潜力,尽可能拓宽路口,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早、晚高峰警力全员出动。
20个路口每小时驶过7000辆车
如果让市民随便说说最堵的路段,西门、小桥、五四大街、七一路、祁连路、八一路绝对榜上有名。而这些地方,也是陈新平回答问题中举例次数最多的。陈新平介绍,每天早、晚高峰,上述路口中,有20个路口每小时流经7000多辆车,超出了国家标准一倍多。这其中,因为很多地方南北向没有支路,许多路就成了连接两个城区或者三个城区的唯一路径,堵车在所难免。“小桥十字至人民公园这段路连接着城北区与城西区,西门十字成为四大城区的枢纽,国际村路口也常常车满为患……”听着陈新平的回答,现场的市民也连连点头,因为他们心里所想的、亟待解决的,交通部门也一清二楚。“从西宁市2009年开始实施畅通工程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让西宁交通更畅通,希望市民和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改善交通环境。”
停车难
市民:还有多少地方可以停车?
问政现场,有市民提出,很多次到三角花园附近办事,为了找一个车位,在长江路和七一路来回转了好多圈,二十几分钟才找到一个车位,耽误办事。实际上,这种情况每位驾驶员都经历过,因此,抢车位、乱停放成了常事。
“在停车难的问题上,我们交通、交警部门在深挖道路资源的同时,也一直在研究交通参与者的心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停车点离办事点200米左右的范围,大家能接受。所以,在尽可能提供路边临时停车点的基础上,西宁市已经和许多沿街单位达成协议,为社会车辆的停放提供最大的便利。最直观的就是四个区的区政府大院,都对外开放。”陈新平说,按照正常需求,一般一个停车位需要7.5平方米,最少能停10辆车的路段就得腾出75平方米,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下,停车难就格外明显。
“有时就算愿意掏钱,也找不到车位。”有人说。对此,西宁市交通、交警部门也在积极解决,同多个部门加紧联动,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许多不影响双向正常通车,路幅较宽的路段,已开始实行两侧停车,尽可能地提供便利。
打车难
市民:甘肃的“黑车”都来西宁拉活
对于“黑车”,市民是既爱又恨。一位有着18年驾龄的市民提出,西宁市打击“黑车”的力度挺大,但还是挡不住“黑车”拉活。“前段时间,经常有甘肃的‘黑车’来西宁拉活,可想而知,这个需求有多大。”
“打击‘黑车’的同时,西宁公交车及出租车的运力也得跟进才行。”“能不能学习外地,有政府安排的调度车缓解高峰期的打车需求?”……对此,西宁市交通局运管处副处长孟云鹏说,从今年4月9日,西宁市开展打击“黑车”活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查获“黑车”457辆,有效遏制了这一势头。“然而,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交通部门也不得不承认,由于监管不力,市民打不上车有很多原因,有的原因是出在出租车司机身上。”孟云鹏说,远的、偏的、容易堵的,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去。因此,西宁市交通部门将同各大车行一起,加强出租车监管,同时,增加公交车运力,逐步改善这一难题。 (周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