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协
藏文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进入关怀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 民生服务 / 公共服务 / 教育服务 / 学前教育

学龄儿童父母的烦心事谁来解

来源: 青海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13-06-19 09:39    编辑: 马燕燕         

资料照片

  青海新闻网讯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相关人士为您解惑

  6岁的小泉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在省城某医院工作的小泉妈妈犯了难,小泉的户口随妈妈在位于城东区的姥姥家,而自己家却在城西区,如果在户口所在地上学,爸爸妈妈就照顾不到他。无奈,这几天小泉妈妈四下奔走为小泉迁移户口。记者在周围了解了一下,孩子上学父母纠结的还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拆迁,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离得太远;有的是父母工作地离户口所在地太远,孩子放学后没人管……

  房屋遇拆迁,该在哪上学?

  今年9月,快7岁的睿睿就要上学了,睿睿的父母急得团团转。原来,睿睿家之前住在西宁市花园北街的一片老平房区,2008年3月,因城市建设需要,那片平房区被拆并于当年夏天开始新建。拆迁后,睿睿随父母借住在了位于城北区马坊某小区亲戚的房子里。如今拆迁已有五年多了,当年只有一岁多的睿睿也已到了入学年龄,新房却迟迟没有完工。

  “因为我们要回迁,所以没想着迁户口。况且当时睿睿只有一岁多,离上小学还早,所以就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难题。”睿睿的妈妈马女士很无奈。据记者了解,如果按户口入学,睿睿应该上西宁市城中区关门街小学,但现在他们还住在马坊,从家到学校坐公交车就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如果在马坊就近上学,一两年后,新房一完工又面临转学问题,为此睿睿妈妈一筹莫展。

  同样,家住朝阳东路某小区的余先生也遇到了拆迁导致上学难的问题。余先生一家的户口在城中区礼让街,去年底礼让街的房子也拆迁了,如果孩子在现在的居住地就近上学,应该上城北区朝阳小学。前不久,余先生去朝阳学校打听了一下,他的孩子上这所学校属于跨区。眼看着孩子幼儿园要毕业了,余先生心急如焚,只好四下托关系找人。“如果按户口上学,就要到城中区大同街小学,离家太远了,孩子中午回不了家,晚上放学又没人接。”

  解惑: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熊生旺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城市大规模建设导致很多家长为这类问题犯愁。一般来说,进行拆迁行为的开发商或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拆迁后一次性安置的家庭的学龄儿童进行安排。但如果遇到拆迁户非一次性安置,而是自行过渡居住的,家长应到居住地教育部门咨询,或者由拆迁单位或户口所在地办事处出具证明,再到居住地教育部门协商解决。

  父母离家远,放学谁来管?

  刘先生是省城某机关单位的一名公务员,他家住在西宁城东区经济开发区,而单位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山路,每天要坐通勤车去单位上班。今年9月,他的女儿要上小学了,刘先生和妻子却认为这是一道难题。到底难在哪儿呢?刘先生和妻子都是从外地大学毕业后到西宁来工作的,可以说他们在西宁几乎没有亲人。“孩子要上学了,学校是离家挺近的,可我们两人工作单位离家都很远,孩子中午和下午放学回家都没人照顾,我们真的是很担忧啊!”

  新入学的孩子一般都只有六七岁,让孩子独自在家,确实存在很多隐患。且不说外来因素导致的伤害,仅就在家里就有很多不安全因素,比如高层楼房的窗户、电等等。家住西宁市观门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因为放学后没人管,就曾经发生过惊险的一幕。她说,她丈夫经常出差,孩子几乎一直是她一个人在照顾。“我单位离家太远,他4点就放学了,我6点才下班,到家也快7点了。我只好把家门上的钥匙放在孩子书包里比较隐蔽的一个地方,因为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还太小,所以我每天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等等。有一天路上堵车回来晚了,我开门的时候就听见孩子在哭,打开门一看,他把窗台上的花盆全部端下来,正准备打开窗户往下跳呢!我当时吓得差点晕过去。原来他看天都黑了我还没回家,想从家出来看我又打不开门,越来越害怕,情急之下就想到从窗户往下跳。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后来我直接把孩子交代给邻居,每天放学后让他在邻居家呆着。可长久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听着王女士的话,记者感觉心有余悸。看来,刘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

  解惑:

  由于近些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学校如惊弓之鸟,大部分学校都在实行8小时闭校制,也就是说从早上上学到下午放学这8个小时,学生是在学校度过的,但是放学之后学生就必须离开学校,不得逗留。熊生旺说,学校这样做也是为了杜绝校园安全隐患。大多数孩子都面临着放学后无人监管的问题,因此他建议,应当在各个社区成立托管中心或相关的组织,由专人来代管父母下班前无人监管的孩子。另外,他建议家长还是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孩子的能力增强了,不仅在当下能保护好自己,也是终身受益的一件事。

  择校,纯粹是家长自寻烦恼?

  如果说,遇到上述两种问题的家长是无奈之举,那么被“择校”所困扰的家长纯粹是自寻烦恼,记者的朋友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王先生的女儿今年就要小学毕业了,按教育部门的规定,王先生家的户口所在区域的中学是青海昆仑中学。“听说西宁市第十一中学要比昆仑中学好,想让孩子上那个学校。”王先生如是说。他到处托关系、找熟人,可是按政策规定他的孩子只能上昆仑中学,如今,孩子马上小升初考试了,王先生只好作罢,“累了大半天,也没跑出个结果来,想想还是上昆仑中学吧!这边离家近点,孩子也轻松。”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他们眼中的所谓“好学校”,不惜让孩子转学、转班,有的甚至换房、买房,真是想尽了办法。

  解惑:

  “择校,可以说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顽疾。”熊生旺说,近年来,我省为了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做了很多的工作,下了大力气。目前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环境及各方面水平都是相当的。但广大的家长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理念和从众心理在短时期内很难去改变,因而使得择校风依然盛行。他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应当保持平和的心态,让孩子就近轻松上学。“孩子轻松了,家长自然也就轻松了。”熊生旺说。 (作者: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