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的气息,河湟谷地处处掀起了备耕春播的热潮。田间地头上,清理水渠增强田间管理;抢抓农时抢墒覆膜……到处可见农民全力抗旱春耕播种的忙碌身影。
“这个是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它可以与省地的监测平台形成互联,监测到的最新数据也可以实现共享”。4月15日,在乐都县蒲台乡,春播抗旱服务队的张建新向记者介绍起抗旱设施。
农业大县乐都县浅山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浅山地区作为乐都县的粮食主产区,直接决定着该县粮食产量的增与减,浅山地区的旱情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乐都县的旱情。张建新说:“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乐都县浅山地区的平均干土层厚度在10厘米左右,为此,多个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制定应急预案,共同抗旱保春耕。”
在阿鸾电灌站,记者看见维修人员正在检修提灌设施。电灌站负责人说,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阿鸾电灌站是乐都县最大的民用提灌站,由洪水镇、阿东村、阿西村、高庙镇、上窑洞村、马塘村5个村管理,涉及土地3000多亩,一次提灌需要17个昼夜,由于提灌站年久老化,每年都要检修好几次,以便让老百姓及时春灌,缓解旱情。
入春以来,针对严重干旱现状,乐都县农业、水务等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员以干部下乡助农活动为契机,深入田间地头“对症下药”,解决农民田地里的“疑难杂症”。对水毁工程、人饮安全、水库蓄水等进行全面排查,本着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全力组织群众抗旱春播。
水利部门去冬今春共完成渠道清淤44.6公里,一月份技术人员对全县影响春灌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检查。共投入资金350万元,重点安排了19项水利设施维修项目,其中:电管站6座,渠道12处,人饮管道1处。与此同时,加大了全县7座水库的调蓄能力,截至目前,全县水库共蓄水510万立方米,基本保证春灌用水。县抗旱服务队及三个乡级抗旱服务队准备了抗旱器械15台,水泵40台,消防带1800米,发放旱地龙12.2吨。农业部门成立春播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带领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抓好水利抗旱措施,综合运用各项农业抗旱技术措施,确保了春播生产的顺利进行。 (林玟均 马生庆 林倩倩)